当越来越多的城市成长为钢筋水泥的超大“怪兽”,板着千城一面的生硬面孔,当越来越多的城市特色丢失,沦陷于“同质化的危机”;一座有文化有特色的城市就显得那样的可赏、可品、可流连。
确实,不论是当今还是未来的世界城市之争,全在于文化与品牌之争,城市特色越来越成为衡量城市品位优劣的重要标准。单说一座城市,如果没有鲜明的城市形象,如果没有独有的文化特色,没有文化和品牌的支撑,那么这座城市就会失去灵魂和色彩,也会失认同感与归属感,最终变成没有生命力的孤城。
山东要建设文化强省,要重新走回全国的文化高地,需要在全省范围内打造各具特色,各具文化品牌的魅力之城,塑造文化的多样性。需要在更大空间上谋求文化发展优势的思路,这是“文化强省”的题中应有之义。济南作为省会,天赋这种引领全省文化发展使命,首要的就要打造成一个特色文化品牌城市的样本,提供可学可鉴的参照。
要打造一种文化品牌。特色是城市的灵魂,也是城市最有价值的名片。特色一旦形成,就会造成一种牢固的形象,成为最稳定的知识产权。而只有特色做足,才能最终形成城市的文化品牌。要打造城市独有的特色,就需要从城市的既有优势入手。
济南独步天下的优势:一是在于泉。“齐多甘泉,甲于天下。”泉是济南永恒的封面,也是割舍不断的历史和文脉。自古便有七十二泉之说。其中,尤以趵突泉、黑虎泉、五龙潭、珍珠泉四大名泉久负盛名。泉水包容、安详,灵动、进取,充盈着泉城人当下的生活,构筑了济南的脊梁,也勾勒出了这“一城山色”。而且,济南是全国现存的古城中,唯一集山、泉、湖、河、城于一身的城市,十分独特。二是灿如星河的历史文化。“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 济南是闻名世界的史前文化——龙山文化的发祥地,诞生了许多中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既有中医科学的奠基人扁鹊,也有唐代开国元勋房玄龄、秦琼,更有两大著名词人李清照、辛弃疾光照千古。
据悉, 按照“十二五”规划,济南市将整合泉水、文化、民俗、生态、休闲等旅游资源,突出打造“天下泉城”文化旅游品牌。无疑,这是将特色做足的大文章,也是打造城市文化品牌的大文章,值得期待。
要改变一种文化观念。曾几何时,我们一直强调“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使得文化处于从属地位。让文化是始终的主角。泉城并没有陷入以往那种经济占主导,让文化摆空架子的巢臼中,而是有着自己清醒的认识。打响“泉水文化品牌”,设立“泉水文化节”,拉动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唯一的目标,而是为了更好的保护泉城的精神气质,提升泉水文化的知名度,做强泉水文化品牌。在这种“文化”的主力地位下,反而是文化企业的更积极的影响。作为主办城市,越来越多的文化产业企业入驻济南。截止4月底,济南新登记的文化产业企业达已108户,登记数量同比增长184%,济南市文化产业企业达1047家,注册资本总额达15.2亿元。
要培养一种文化认同。市民参与文化的创建,增加文化的认同感,城市才能成为共有精神的家园。以泉城来说,要培育的是市民对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就是保好文化之根,保住一派文脉。文化惠民,全民共享,是济南培养这种文化认同的一项有力举措。投资24.75亿元的大剧院,占地面积140亩,有7万平方米,包括1500座的音乐厅、1800座的歌剧厅、500座的多功能厅及排练厅和其他辅助设施;新建30000平方米的市图书馆、15000平方米的市群众艺术馆和15000平方米的市美术馆为主体的济南文化中心。这“三馆”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济南兴建的标准最高、规模最大、设施齐全的公益性文化设施。用文化来滋养市民,用文化来提升市民。反过来,群体性文化品格的提升,对于一个城市文化品位的培育,对于城市文化品牌的打造,对于城市精气神的塑造,都大有裨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泉水不息,文化永远流淌,泉水不止,文脉永存永续……当济南坚持以城市承载文化,以文化丰富城市的内涵,让城市与文化互相滋养,一个独具特色文化品牌的城市样本,还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