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起到2017年,我市将对2000个行政村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整治后的行政村农村污水处理率、垃圾清运处理率及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将分别达到60%、100%和70%,约400万农民将因此受益。(华龙网-重庆日报9月3日)
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曾是人们对农村最深刻的印象,而现在,许多地方的农村正在告别“世外桃源”、远离“鱼米之乡”,成为污水横流、黑烟四散、土壤含毒的污染重灾区。农村环境失守,既有环境保护长期缺位,也有地方政府忽视污染防治的结果。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应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向影响环境建设的源头挥出“三刀”。
第一刀,要重点整治影响农村环境的重污染工业。与城市环境相比,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许多乡村甚至没有基本的垃圾、污水收集设施,更谈不上就地处理,“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的现象十分普遍。更让人忧心的是,农村污染防治机制还没有理顺,资金保障、监管力量都还很缺乏,致使污染状况持续恶化。开展环境整治,要对对重点村工业企业等源头狠下“重拳”,杜绝乡镇企业是经济来源的思想,检查企业环保设施运行、环境风险防范、自动监控设施运行、污染物排放、环保台账建立及记录要做到真实性,确保污染源头得到遏制。
第二刀,要依政策措施持续推进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增加并规范用于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支出项目,注重开发农村生活垃圾、污水的收集处理,村庄河道沟渠整治,村庄绿化、改水、改厕以及堆肥、沼气等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的实用技术,加强试点,典型示范,分步推广。加快现有成果的转化、推广,特别是针对各种不同地区气象环境特点和资源环境条件、成本较低的环保技术。当务之急,要尽快探索一种适合边远地区使用的、低成本运行的垃圾收集处置和生活污水处理模式,减轻边远欠发达地区的资金压力,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收集无害化处置率。
第三刀,要抓好村镇发展的长远规划。把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设施视为公共产品,纳入各级政府的实事工程,加强城乡统筹力度,加大对农村的投入。离城镇较近的村庄,生活污水应尽量就近纳入城镇污水管网,由城镇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远离城镇的偏远村庄,在充分考虑当地区域地理条件、经济发展程度、水环境状况和人居密度等特点的情况下,由村民集体表决,自愿选择适合当地实际的处理模式,建设村级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做到达标排放;政府要给予相应的财政补助,各级也要配套给予补助。
遏制农村污染加剧的趋势,固然要加大投入、加大查处力度,搞好末端治理;更要关口前移,防止城市“人人喊打”的重污染工业潜入广袤农村。只有改变当前一些地方环境保护重城市轻农村、重治理轻预防的现象,提速农村环境治理,才能有农村的“青山绿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