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遏制圈地“造城建区”之风刻不容缓
时间:2013-09-03 17:22:38  来源:中国江苏网 

  近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些城市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热衷于造“新城”,动辄规划数十平方公里的新区、新城。不可否认,城镇化进程使更多人享受到城市生活的便利。然而,由于缺乏合理规划,不少“新城”成为“空城”。房地产泡沫蔓延的风险、土地资源浪费的阴影、过分依赖土地财政的隐忧,也渐渐浮现。(9月3日人民日报)

  圈地“造城建区”在地方各地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更可以说这是各个地方出政绩的最有效手段。只要能出政绩,地方各级政府是不计后果、不择手段。经过这几年的“造城建区”发展,很多地方出现了“空城”、“死城”、“鬼城”。这些情况的出现并未减缓“造城”的推进,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迹象。究其原因,无外乎政绩施然,在一切以GDP为核心的赶、超、快发展过程中,只有圈地“造城建区”出政绩最快速,也只有卖地才最来钱。这已经成为了各级领导干部谋求升迁出政绩的最主要手段。

  圈地“造城建区”可快速拉动基础设施投入,提升地区GDP快速增长。圈地“造城建区”好处多。一是见效快。为官一任,少则三年,多则五年,要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出政绩,只有搞见效快的项目。那些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做好事官员”,现在已经不多了。地方要搞建设,不可能全部向上级伸手,怎么办?圈地卖钱。通过卖地的资金再进行城市扩张,“造新城”、“建新区”。公路修起,大楼坚起,GDP挺起、政绩出起。如此好事,哪个不想干?二是安置人员。现在各地区的政府机构臃肿,人员较多,长期得不到升级,通过“造城建区”可以安排大量人员。一个地级市可以建5到8个新城新区,每个新城新区都是正县区级单位,可以提升多少个县处级干部?可以为地方解决多少个“难题”?其他级别的“造城建区”同样为当地解决了很多的“富余人员”。三是挣钱多。经济发展到一定的时候会遇到发展瓶颈,特别是各地区的特色产业不多,支柱产业没有,发展旅游产业不行的情况下,怎么办?要发展,只有人为炒高地区房价,政府通过高价出售土地来转嫁政府投资资金短缺问题,让买房者来为政府搞建设买单。可以说,各地的房价虚高,主要的幕后推手就是各级地方政府。

  如何有效遏制圈地“造城建区”?笔者认为应该从多方面着手,必须要制定相关制度来进行有效约束,就象中央制定的“八项规定”一样,成为一条红线,谁碰谁落马,谁碰谁下课,从制度上严把关口的并还要做好以下工作。

  首先是压缩土地审批,将土地审批权进行回收。县区级政府搞新城新区建设土地审批由省以上部门把关,地市级政府扩建新城新区土地使用收回国务院申批,严把土地审批关,谁审批谁负责,没有经过论证,不能切实为地方带来经济效益的乱建行为必须坚决禁止。对已经审批还未建设的土地坚决收回,自上而下遏制乱建乱批行为。

  其次是改善政绩考核制度。将改善民生作为考核领导干部的主要指标,废弃以GDP是论的考核方式。加大对干部政绩观的学习改造,盲目的政绩观是近年来高官落马的主要根源。靠GDP撑起的政绩走上高位,政治观念、思想境界达不到高级领导干部的要求,靠所谓政绩硬性提升。边升官边腐败,最终走向毁灭。

  再次是加强离任审计。在领导干部提拔过程中一定要进行离任审计,不能光审计自身有没有经济问题,更要审计在施政过程中有没有滥用职权,使当地经济泡沫加大,给地方财政增加过重负担,将当地的资源掠夺过净,使以后的几届后任都要来背负沉重的经济负担。对靠压榨资源起家的政府官员要进行追究责任。不能让他们把当地子孙后代的钱全部在他那一任上用干用净,让后任后代为他的政绩来还帐买单。

  最后是要加强制度建设。用制度来约束圈地“造城建区”行为。没有制度不成方圆。近年来的过度建设、房地产泡沫加大都是缺泛制度管理造成的,中央要及时对“造城建区”行为的管控,现在出手还来得及,不要等到全国到处都是烂尾楼、到处都是空城时再管理已经解决不了问题。亡羊补牢为时未晚,遏制住圈地“造城建区”行为就是为群众做的最大好事,遏制圈地“造城建区”之风刻不容缓,相关部门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