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最新调查的12个省区中,12个省会城市都要建新城,144个地级城市中有133个要建新城,平均每个地级市提出建设1.5个新城新区。(8月19日 中国广播网)
近年来全国各地打着推进城镇化的旗号,掀起了新城新区建设,而且愈演愈烈,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中心12个省区进行最新调查,12个省会城市全部提出要推进新城新区建设,共规划建设了55个新城新区。在144个地级城市中,有133个提出要建设新城新区,161个县级城市中,有67个要建设新城新区。可以说,建设新城新区已经成为了各级地方发展经济拉动GDP的重头戏,成为了各级地方官员建立“政绩”的首选途径。
虽然现在中央和各级地方都要求不以GDP作为考核的主要依据,不唯GDP论成绩,但也只是不作为“主要”的考核依据,那么考核靠什么?还是要看建设情况怎么样,改善民生怎么样,经济发展怎么样,这几个怎么样可都和GDP有着最直接的联系,归根到底还是以GDP为主要考核目标。这也是全国各地纷纷造城建区的主要原因。哪个不造城建区哪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就带动不起来,就没法改变地方的财政增收,就没有钱去建周期短、见效快的各类工程。没有这些工程就拉动不了GDP的增长,也就不能够出成绩、有影响,轻的再坐几年的冷板凳,重的可能有丢“乌纱”的危险。造城建区可以有效提高地方官员的政绩,这是地方官员热衷造城建区的希望所在。
干部考核机制不改变,光靠政策来压缩收减使“造城盛宴”放缓减少只能是空想,只要涉及到政绩,地方官员是不会记较后果地要去新造城建区,这不光光是时间短见效快的政绩,还可以从土地政策中收回大量资金用来扩大再生产和搞其他工程。实在没有办法就去银行借债来搞建设,也不能让建设停下来。君不见有多少个地方的市政建设是建好了拆、拆了再建、再拆再建,如此反复?又有多少的建设项目成了烂尾工程?有多少新城建设好后没人问津成为“鬼城”?有多少个小小的县城却建个大中型城市的大广场,平时空无一人?这些成绩都和“面子工程”、“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紧紧挂钩。一切为了政绩,是所有地方领导干部的共同心声。
有了政绩心中才有群众已经是常态,至于对普通群众,可以不管不问,只要不饿死人,就不会出问题。走群众路线也是走走过场、摆摆样子,更多的是为了宣传自己,让自己有更好的形象,能够更进一步,走上更高的领导岗位。所以,要解决各类不良项目建设,杜绝“造城盛宴”,必须找到源头,而干部考核机制的不完善是当前“造城盛宴”的最直接原因。必须从源头抓起才能真正根治各类不良工程、造城建区等“政绩”工程的病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