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除报刊亭,前两年的理由多半是“影响市容”、“难以管理”。现在,又新添了个理由,称“居民喜欢看电脑玩手机,没人看报纸杂志了”,市场需求萎缩,经营报刊亭不赚钱,不如拆掉。(8月30日《人民日报》)
最近,全国各地正频频传来拆除邮政报刊亭的信息:郑州计划拆除421个报刊亭,南京报刊亭已拆近半……据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统计,2008年至2011年,全国共有9508个邮政报刊亭被拆除。曾经红遍大江南北的邮政报刊亭似乎正处于”命运”的十字路口,不知是去是留。
拆除邮政报刊的理由很“充足”:从以前的乱设摊点影响市容到人员复杂难以管理,再到而今信息时代阅读习惯的改变直至市场萎缩无法经营。似乎现代都市已经容不下落后陈旧的邮政报刊亭了。
其实仔细一想,乱设摊点影响市容可以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来解决;人员复杂难以管理则可以通过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规章制度加以规范;至于市场萎缩无法经营,报刊店的承包人应该最具有发言权,赚不了钱自然可以通过市场淘汰。给出的每一条理由,似乎都有可以应对解决的方案,怎么能“一刀切”的简单决定邮政报刊亭的命运呢?
强拆邮政报刊亭的背后其实是有关部门对于社会民生的一种漠视。目前全国共有邮政报刊亭3万多个,按2人经营1个算,直接解决了6万多人的就业。承租报刊亭的,多半属于就业困难人群,经营报刊亭是他们的主要经济来源。强制拆除报刊亭,他们将何去何从?
另外,邮政报刊亭的存在也为广大社会民众带来了很多的便利。除了销售杂志报刊、香烟饮料,目前大部分的报刊亭还能手机话费充值。在杭州,买汽车票、预订机票、缴水电费都可以在报刊亭办妥。这些便民的举措虽然小但是实际,一旦没有,群众肯定不习惯也不方便。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邮政业务局副总经理李永明曾经说过:“邮政报刊亭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必不可少的硬件基础设施,不能轻易拆除。”据统计,全国邮政报刊亭每天零售中央、省、地市三级党报党刊达16万份,可见它也是一个引导舆论的重要阵地。
诚然,邮政报刊亭有自身的缺点,但是故意忽略它便民利民的优点,忽略它和群众利益、社会民生之间的相互联系,而是简单粗暴的予以拆除,不得不让人怀疑该政策制定者对于社会民生的态度,也不由得产生是不是制定者存在只是因为懒得改进和管理就干脆“遗弃”的“怕麻烦”心理。但不管怎么样,对于和民生息息相关的报刊亭,我建议还是多点耐心体谅,多点关怀指导为好,毕竟它是城市的一道风景线。风景不好可以改造,风景没了就只能存在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