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中国气象局组织召开基础气象资料建设工作汇报会。经过近3年努力,该项工作解决了2474个国家级地面气象站、241个高空气象站,以及130个辐射站自建站以来基础气象资料中存在的数字化数据质量问题,并形成一套高质量的基础气象资料集,实现了现有基础资料源的统一和完整,增强了气象资料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气象资料建设是现代气象业务发展的重要基础。地面、高空、辐射等基础气象资料是研究区域乃至全球气候变化与预测、天气动力分析、数值天气预报模式研究等业务的基础,并为雷达与卫星定标、水文设计、农业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如果没有完善的气象资料作为基础,推进气象现代化便成为空谈。”中国气象局副局长许小峰说。他希望持续推进基础气象资料建设,提高我国的气象资料质量和水平。同时,基础气象资料集能有更便捷的使用方式,让有需求的人能够用、愿意用、用得好。 中国气象局副局长矫梅燕强调,要将气象资料建设作为基础性重要工作持续推进,在目前气象资料数据集的基础上,形成科学性强、质量高的技术分析报告;要继续推进高质量气象资料数据集的建设,进一步梳理问题、深化认识,努力建成系列化的气象资料数据集,力争使我国气象资料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据悉,在开展该项目建设前,气象资料存在的质量问题已成为现代气象业务发展的“瓶颈”。2011年,中国气象局启动基础气象资料业务发展与改革专项工作,印发《基础气象资料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指导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基础气象资料建设。 来自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科学院和中国气象局的专家对基础气象资料建设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