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如何破解“天下奶粉一样毒”
时间:2013-08-07 13:23:43  来源:海外网  作者:熊建 

  奶粉又出事了。新西兰乳制品巨头恒天然集团日前宣布,在三批次浓缩乳清蛋白粉中检出肉毒杆菌。8月5日,该公司CEO来北京道歉,展开危机公关。国家质检总局也发布了消费警示。产品该下架的下架,该召回的召回。

  这些年奶粉出的事不少,而这回问题的严重性在于中国八成进口奶粉来自新西兰,影响最为严重的多美滋奶粉有420多吨已流入市场。

  为此,新西兰初级产业部长建议,“家长及护理人员使用其他品牌配方乳粉”。问题是中国的妈妈们还能信赖谁家的奶粉呢?本土奶粉因为三鹿事件,信用修复尚需时日。消费者转而青睐进口奶粉,洋奶粉的市场占有率直线上升,价格说涨就涨。可这回老外的奶粉也出事了——虽然不是第一次。这一方面说明洋奶粉也靠不住,让人心生“天下奶粉一样毒”的感叹;另一方面则说明在食品加工链条加长、安全风险加剧的今天,必须正视食品安全问题的严重性和复杂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如果偶尔出了质量问题,那可能是管理一时不慎,大意失了荆州;如果产品经常性、普遍性地出现问题,那一定是监管不力的缘故,一定是体制机制出了问题。我们国家以奶粉为代表的食品安全问题频出,根源就在于监管泄了气,尤其是过程监管出了问题,再加上市场退出机制不完善,企业违规成本太低。

  食品行业素来被称为道德行业,可光靠道德自律带不来一个公平安全的市场环境,换不来食品安全。内蒙古科尔沁牛业的董事长曾对笔者说,他以前去上海调研牛肉市场,找到一个经销商问牛肉多少钱一斤。对方反问:“你要几成水的?”那会儿行业潜规则是牛肉得注水。而随着近些年对注水肉的打击力度加大后,违规行为跟着升级。牛肉现在不兴注水了,改注胶了,更隐蔽,危害更大。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正规企业必然吃亏,食品安全必然难保。

  为什么监管总在风雨后?为什么劣币总在驱逐良币?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态,此次政府职能转变应被寄予厚望:在做减法的同时,还要做好加法,放开经济性管制,加强社会性管制,把宝贵的行政资源从前者向后者转移。也就是说,政府不要管企业投资什么,生产什么,管也管不好,应该倾力去管环境建设,管节能环保,管产品质量。

  市场本身是逐利的,它自己不可能把利益关进笼子里。有时候,政府和市场,有形的手和无形的手需要配合,牵着手;有时候,这两只手更需要互相制约,掰腕子,明确彼此的底线。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