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档案
◎学历:1953年毕业于东北地质学院地质矿产勘查系本科;1954-1957年随苏联教授进修水文地质专业近4年;1989年随英国专家进修水资源环境管理4个月。
◎学衔: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学家,中国工程勘察大师。
◎职务:曾任-长春地质学院讲师,研究生导师、副教授、研究员和学报副主编兼编辑室主任;建设部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勘测技术研究所所长、水资源环境研究所所长、院水文地质专业总工程师等职;1998-2002年担任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1999年以来多次被提名为中国工程院有效院士候选人;现任-1994年初被聘任为国务院参事,担任城建与水资源组长(已服务了3届政府,即将离任);建设部科技委顾问;建设部建设环境工程技术中心主任;建设部城镇水务与风景园林专家;中国地质学会城市地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地质调查局高级咨询专家;中电集团建设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顾问总工程师以及中国矿业联合会地热专业委员会总顾问等多项职务;中国矿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多所院校兼职教授和前两所大学的博士生导师。1992年至今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在地质勘察界,王秉忱不仅在国内有着极高的威望,在国际上也有一定的影响,受到外国友人的尊敬和爱戴。他不仅学术出众,而且正直朴实,谦虚谨慎。耄耋之年,他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仍然坚持在基层调研,不知疲倦,废寝忘食,常常一天工作十四五个小时。他有着大地一样广袤无疆的胸怀,在每一个考察地点想百姓所想,急百姓所急,深入调查研究,为他们排忧解难;他对祖国怀着深厚的情爱,多年来,他以自己广阔的视线,为我国的水文地质事业和工程勘察、资源环境研究领域高瞻远瞩,写出一个又一个有份量的国务院参事建议,并提出有质量的研究成果。在王秉忱的书房内,第九届全国政协王文元副主席为其书写的赠联“志在报国广献策,博学深思勤著书”,是他一生的精神写照。
篇章一 加强地质勘察,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城市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新的城市发展模式,这要求实现对城市资源和环境的有效管理,并强调要促进资源,特别是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这也正是城市地质工作需要努力解决的重大问题。加强和深化城市地质工作,更好地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服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城市地质勘察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奠基
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王秉忱认为,“其背景是21世纪乃‘城市的世纪’,百年工业化加快了人类文明与科学进步的步伐,促进了城市化的过程。城市作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中心,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源泉,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现代化建设的事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上海浦东开发区由荒凉之地成为今天的‘小香港’,发生了霄壤之别,可谓中国城市化的一个代表。”
作为工程勘察界的大师,他从专业的角度分析到,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然资源和客观条件,而城镇的建设和发展又不断改变着城镇地区的资源和条件。在城镇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好城镇建设与其资源、条件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联动关系。
另外,我国地域辽阔,城市的地理分布范围广,地质环境非常复杂。特别是由于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加剧,人为地质作用加强而导致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严重制约了城市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他认为,“九五”以来,可持续发展战略一直贯穿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如何、城市能否持续健康发展、对于进一步加快改革开放,实现全民奔小康的宏伟目标至关重要,而城市地质工作的进展如何,又决定着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
他特别提到了北京在地质勘察方面的工作,并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北京市多年来做了大量的地质勘察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地质资料。近年来更是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城市地质工作,其指导方针明确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服务。尤其是《北京市“十一五”时期地质勘查发展规划》体现了该规划指导思想中提出的“贯彻中央关于人口、资源、环境的基本国策,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加强水文地质勘察刻不容缓
城市资源(包括土地、水、矿产、旅游、人才资源等)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在这些资源中最重要的是水资源。王秉忱直言,近年来,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使水资源需求量增大。城市化趋势和城市区域的进一步集中加重了局部水资源的负荷;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又加剧了这一负荷。
据他介绍,目前全国656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问题。其中有136个城市缺水情况严重。1999年以来,我国水资源紧缺形势更加严峻,50%的城市地下水不同程度地遭到污染,有些城市出现了水资源危机。“江南水乡闹水荒”的主要原因就是水污染严重。浙江省部分城市作为饮用水源的水库水质富营养化和铁锰超标,不能全年达到国家城市饮用水源水质标准,加大了水处理难度和成本。
为此,近年来,王教授经常带领国务院参事就节水、城市水资源紧缺、城镇供水水质安全等问题先后去辽宁、吉林、山东、山西、浙江、福建等省和新疆自治区的一些城市和乡镇及京、津两市进行调研,提出多份参事建议,得到国务院领导同志的重视。
在去年与温家宝总理的中秋座谈会上,他又以陕西、宁夏调研取得的大量详实数据,就我国目前城镇居民饮用水安全问题,第一个向总理坦诚直言,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总理听后高度重视。中央电视台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均对此给予重点报道。
“通过调研,我们深刻认识到,我国水资源紧缺形势日益加剧,水资源匮乏是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加强我国的城市水文地质勘察工作,提出准确的地下水资源量可采数据并搞好地下水质量评价与环境影响评价,保证城镇供水的水量与水质安全,使城市可持续发展有稳定可靠的水资源支撑,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来说极其重要。”
加大地热开发,为构建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社会服务
城市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最为集中的地域,也是资源消耗强度最大的地区。世界观察研究所1999年6月发表的报告表明,虽然全球城市面积只占陆地面积的2%,但却消耗了将近3/4的世界能源,贡献了3/4的世界污染物。如何应对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能源——环境问题,已成为各国专家学者研究的热点。
王秉忱认为,“建立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城市建设的主题,这个任务,同样落在城市地质工作者的肩上。地热资源是一种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具有成本低、高效节能、绿色环保的特点。通过地热地质工作,大力开发利用城市地热资源(包括深层与浅层地热能)代替造成环境污染的传统能源,解决城市建筑物集中供暖、空调制冷和人们温泉洗浴保健的需要,在构建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城市中发挥重要作用。”
2005、2006年,鉴于我国当前能源资源紧缺,急需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王秉忱、吴学敏、沈梦培、闪淳昌、石定寰和王静霞六位参事连续两年调研我国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前景,由王秉忱执笔,两次上书国务院,联名提交了“关于开发利用我国地热资源问题的建议”,受到时任副总理的吴仪、曾培炎的高度重视,为此专门作了重要批示。国土资源部及其地质环境司和中国地质调查局等部门的领导均非常重视。
根据国土资源部的最新资料统计,目前我国已开发利用的地热田275处,地热井2846眼,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总量44570万立方米,而且正以每年近10%的速率增长。国内地热能特别是浅层地热能的开发利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北京、天津、沈阳等地利用浅层地热能供暖制冷的建筑面积在不断加大。
王秉忱说,2008年北京奥运会正在被打造成有史以来最环保的绿色奥运会。北京市政府承诺在2008年在全市大力开发地热,以服务于奥运会巨大的热力系统。沈阳市正在举全市之力开发浅层地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对于推动地热的使用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这些都说明了地热,特别是浅层地热能的开发利用已经形成新高潮。
他告诉记者,目前地热开发除了浅层地热外,废弃油井的地热开发也正在成为热点,“我已在参事建议中向国务院领导汇报了这两个新动向。我相信,均将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篇章二 开山劈水,硕果累累
作为全国工程勘察大师,王秉忱长期从事水文地质学与水文地球化学理论及水资源、水环境评价、保护与管理的研究工作,他的足迹遍及祖国大江南北,被誉为“用脚步丈量土地”的大师。在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方面,更是为我国水文地质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求索创新,科研丰硕
在我国水文地质事业发展的各个年代中,几乎都铭刻下了王秉忱的足迹——
1960年参加大庆石油会战,提出开发明水组含水层作为油田工程注水水源,指导勘探出该层高质量地下水;
20世纪70年代中期,参加河北平原地下水资源评价与合理开发利用研究,主持地下咸水改造利用途径的攻关,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80年代初期,在山东济宁成功地主持了我国首次地下水质模拟试验,建立了中国的第一个地下水质模型,填补了我国此项研究领域的空白,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
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主持了济宁市地下水资源管理模型研究,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济宁市地下水资源做出了新的贡献,获建设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了内蒙古河套灌区配套工程环境影响评价(获内蒙古水利科技进步一等奖)和沈阳市地下水人工回灌及其预测,探索回灌工程技术(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90年代主持了内蒙阿左旗腰坝井灌区地下水资源科学管理研究,并与英国专家合作,提出有效控制地下咸水入侵淡水含水层的工程措施,以技术顾问身份指导了淄博市地下水源地石油污染防治技术试验研究的“八五”国家重点攻关项目,达国际领先水平,并以首席顾问身份指导大庆市水环境研究管理项目,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4年参加基岩裂隙水渗流理论与矿井防治水研究项目,获中国煤炭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6年参加郑州矿区地下水排、供、环保三位一体优化结合理论与管理技术研究,获国家安全生产科技成果二等奖……
著书立说,诲人不倦
作为国内外环境水文地质界有较高知名度的学科带头人,迄今为止,他已发表专著(包括与他人合著)及译自俄文、英文、日文的译著近20部,发表了50多篇重要学术论文和大量译文。
其中,由他领衔编著的《地下水污染·地下水水质模拟方法》和《地下水水质模型》两本专著,直接推动了我国的地下水水质研究工作;由他参加编写并负责全书内容主审定稿的《环境水文地质学》和《中国城市地质》两书,为在中国建立起环境水文地质学与城市地质学新学科奠定了重要基础;他译校出版的《地下水盆地管理》一书对我国早期开展地下水资源管理工作有很大借鉴意义……
王秉忱还十分注重培养人才,从1953年就开始在长春地质学院担任地下水动力学、专门水文地质学、水文地球化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任教期间,他培养出大批的优秀学生,也曾作为前苏联一位著名教授的助手兼口头翻译,协助培养了几十名研究生和进修教师。1961年,他又开始培养自己带的研究生,直到现在还在培养博士生。今天,他已经桃李满天下,其中很多人成为水文地质教学、科研与生产的技术骨干和部门领导人。
对外交流,引进技术
1985年至今,王秉忱多次率团或单独出国考察进行学术交流与讲学活动,先后出访德、日、英、美、丹麦、荷兰、泰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巴西、意大利、奥地利、卢森堡、比利时、法国、埃及、以色列、土耳其等国,并多次去日本、英国、美国和澳大利亚。在对外交往中,他不仅架起了中外专家学者和人民之间友谊的桥梁,而且为我国经济建设引进国外技术和资金做出了贡献。
他曾去泰国参加联合国环境计划署(UNEP)资助的“亚太地区地下水水质与污染”专题评论工作,并与亚太地区一些国家的学者共同编写出版了专题报告;带领课题组与英国地质调查局,共同申请了英国海外开发部(ODA)无偿援助20万英镑,共同完成中英合作项目“内蒙古腰坝沙漠绿洲环境——咸水入侵的控制”,为内陆地区地下咸水侵入淡水含水层的机理与控制方法研究树立了典范;在他倡导下开展的中日合作项目“新疆吐鲁番盆地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为解决西部大开发中的水资源紧缺问题开辟了途径;他还根据美国科学院许靖华院士的集成水路理论和专利技术,进行了甘肃民勤盆地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集成水路研究,为正在谈判中的中日民勤合作项目进行前期研究。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对外交流中,王秉忱始终注意维护祖国的尊严,保持中国专家学者的民族尊严,为此,曾受到国家科委和建设部的表扬。
鉴于王秉忱的专业成就与贡献,1992年被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传记中心授予他“Who's Who知识分子”和“有成就名人”两种荣誉称号,并被美国名人传记研究所授予“著名学术领导人”荣誉称号。
篇章三 参政议政,为民代言
从1994年担任国务院参事和1998年当选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起,王秉忱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积极履行参事职责和政协委员职责,为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献计献策,更为解决我国西部地区人民对水资源的迫切需求呕心沥血。
建言献策,履行参事职责
据不完全统计,担任参事至今,王秉忱已向国务院单独或与其他参事联合提出了60余份参事建议。内容涉及水土资源开发、环境生态保护、城市规划、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电子信息产业等方面,主送国务院领导同志,包括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建议受到了重视并做出批示,有不少建议已付诸实施。
目前他正在积极为我国的矿泉水开发利用问题进行专题调研。“我认为,我国的矿泉水资源非常丰富,亟待大力开发。在长白山地区的靖宇、抚松、安图,天然矿泉水资源量大质优,靖宇政府招商引资,把娃哈哈、农夫山泉、统一、康师傅等厂家吸引过去建厂房,但即便这样,也开发不完丰富的矿泉水资源。同时,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于矿泉水的饮用越来越重视。比如,旅游人群基本上都拿着矿泉水。另外,在发生如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和无锡蓝藻水污染事件,以及在一些缺水、地下水受到污染的地区,矿泉水会成为人们主要饮水。”
他直言,目前矿泉水市场混乱,并被误导。很多品牌的纯净水充斥市场,没有什么营养价值。真正的矿泉水是天然形成的,其中的矿物质对人们的身体非常有好处。矿泉水市场亟需整顿。
作为中国矿业联合会天然矿泉水专业委员会顾问,王秉忱近些年一直在负责“矿泉水之乡”和“矿泉水优质品牌”的评审。“我们要从理念上正确认识矿泉水开发的重要意义。去年,我们一共评出6个优质品牌。其中,像长白山的安图矿泉水,它的质量远远超过法国的依云矿泉水。依云矿泉水卖得多贵啊!可是安图奶头泉的矿泉水却以每昼夜12000方的流量白白流掉了,让人看了心疼。”王教授深感惋惜地说。
在他看来,欧洲阿尔卑斯山区的地质条件可以和中国的长白山区相媲美,而长白山区的条件尤其优越,孕育出来的矿泉水质量也更佳。
“什么时候能够将企业家的注意力吸引到矿泉水资源的开发上来,我们国家的矿泉水产业才会有大发展。我现在正在做这方面的工作,也已经有企业家意识到这一点了,但我还要继续努力。”
他笑言,“在年龄上,我已是聘任参事里的‘大哥大’。虽然参事室还要我继续参加我组参事的矿泉水资源调研,但我离任后的天地更为广阔,可以腾出更多时间集中精力搞好建设部建设环境工程技术中心主任的工作。重任在肩,必须全力以赴!”最近,他还被聘为中国工程院“三峡水库工程后评估”项目地质专家组成员,和院士们一起进行此项研究。
记者了解到,王秉忱担任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期间,先后提交了“我国水资源紧缺形势极其严峻,解决水的问题刻不容缓”、“从宁夏南部山区看我国西部大开发中解决水资源问题的重要性”、“应加强三峡工程库区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在西部大开发中应注意保护旅游资源”、“全国地热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与保护问题”、“关于开采煤矿破坏水资源的问题”、“应大力加强我国城市地区地热资源的勘察开发与保护工作”等大会发言材料7份,并作为第一提案人提交了18份提案,履行了自己作为一名政协委员的职责。
西部人民的亲人
在王秉忱的参事建议与委员提案中,很多都与西部大开发有关。因为他曾在西部地区从事科研工作达15年之久,这里辽阔宽广的土地和自然淳朴的民风不仅带给他豪爽的性格,也使他与那里的百姓结下了割舍不断的情缘。
他深知,水资源严重匮乏给当地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造成的困难及影响是多么严重。他提出的“关于阿拉善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三点建议”、“应大力支持孪井滩农业开发区黄河扬水灌溉工程”,为当地的百姓排忧解难,解决了吃水用水的大问题,被人们视为尊贵的恩人。
在内蒙,他主要做了三件大事:
第一件大事是在内蒙古的巴盟河套地区解决土壤盐渍化问题。河套地区引黄河水灌溉农田,由于配套工程未跟上去,造成大面积土壤次生盐渍化。我国政府决定向世界银行贷款建立排水工程,却由于缺少与该工程有关的水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而签不了贷款协议。紧迫情况下,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厅请王秉忱主持内蒙古河套灌区配套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研究工作。王教授等人不负众托,在较短的时间内采集了大量数据,并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使项目得以顺利上马。之后,世界银行继续委托他带领课题组在这一地区进行水环境监测研究,一干就是六年。结果表明,灌区配套工程实施后自然保护区没有出现负面环境效应,世界银行对此非常满意。
第二件大事,是解决内蒙古西部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腰坝井灌区地下水质恶化问题。王秉忱又被请去了。当他看到当地良田日趋恶化,群众正常生活将无法保障,深感忧虑,当场答应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以彻底解决。野外调查,收集资料,取样分析化验,进行模型研制……课题组整整用了3年多的时间,出色完成了这项工作,继而又与英国地质调查局对这个地区进行了深入的合作研究。经中英双方专家两年多的努力,1996年正式提交了研究报告,提出了更加合理有效的控制咸水入侵措施。这项成果受到了中国国家科委和英国驻华使馆的关注和表扬。
第三件大事,是解决内蒙古阿拉善盟孪井滩土壤盐碱化预测问题。王秉忱当时已是65岁的人了,但他仍然指导青岛海洋大学环境学院的教授和博士生,深入这一地区进行地下水环境与土壤盐渍化评价及预测,这项工作已圆满结束。
近年来,为了落实温总理关于“绝不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的批示,王秉忱多次去甘肃石羊河流域进行考察,向有关部门提出解决这个问题的建议。
2001年,为考察甘肃小观音坝址和解决民勤水资源问题,王秉忱所乘车辆在路上发生了车祸,被撞入公路旁深沟内,造成脑硬膜下毛细血管破裂,右肩胛骨发生骨裂,全身肌肉疼痛难耐。但他仍强忍剧痛,口服止痛药物,坚持工作,直到发生车祸一个半月后,他的左脑半部均被血液占据形成血肿,压迫脑神经,右腿失去行走能力,才去医院进行手术治疗。住院期间,他仍念念不忘工作,根据参事调研资料,写出了涉及天津市滨海新区开发的国务院参事建议。
采访结束时,王秉忱坚定地对记者说,“为了实现温家宝总理关于甘肃民勤问题的批示,我正在通过我的日本朋友和中国政府全力促进中日民勤合作项目。我还要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竭尽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