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出租车合乘政策出炉后,北京市还计划在今年内出台私家小客车“拼车”指导意见。有关方面表示,分担合乘费用不会简单认定为非法营运,但对以合乘名义进行非法运营不会手软。
到过京城的人,多少都体会过“首堵”,这不只给首都形象减分,也实实在在地降低了社会效率,提高了时间成本。北京在缓解堵车上没少下工夫,实行公交低票价、提倡绿色出行、购车上牌摇号、车辆按尾号限行等等,却还是难以破解堵车之殃。这是各类资源高度集中带来的一种双刃剑效应,也是特大型城市必须面对的成长的烦恼。
北京对拼车“开闸”,一方面是为了治堵,希望小客车“凑够一车人再走”,减少一人一车式占路。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实现节能减排,缓解PM2.5对大气的污染。初衷的良好无需赘言,但也要承认,执行落实还得思考各种问题。
首先,合伙拼车与分担成本是一个硬币的两面。管理与指导既要考虑公平原则,又要顾及两厢情愿。人们有自由协商的权利,社会也有自我运行的规律。管理者不能光听专家说法,而应多征询车主与乘客的意见,才能使规范的出台更具操作性。基于此,针对拼车与黑车的界限划分,才能获得民意肯定,避免管理误伤。
既然是鼓励拼车,管理者也该展现诚意。相对于评选合乘达人、奖励优秀合乘网站这种零星佩戴“小红花”,人们呼唤更实在的政策倾斜。比如,满员的私家车可享受路权优先与专用车道,对拼车实行高速路收费优惠,都是可选项。这不是所谓的惠民,而是维护公共秩序的携手努力。管理者以实际行动支持拼车,远比单纯说教有效,也更能令群众信服。
安全性同样至关重要。一些人尚且不与陌生人说话,何况是上陌生人的车?人与人之间的互信并非自然天成,相关的安全保障不可或缺。拼车网站以及组织者能否对共同的乘车人进行实名认证与回访,不妨由参与者协商决定,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则可引入官方与社会监督。民主决策,官方护航,也是权力的到位而不越位。至于拼车中可能发生的交通事故,该如何确定责任与赔偿,也有待进一步的规范解释,拼车保险能否应运而生,需要专业评估。只有尽可能降低拼车者的疑虑,提高拼车的安全系数,公众参与的积极性才会水涨船高。
拼车的本质是合作共赢,离不开社会的聚合力,考验着管理者的智慧。需要指出,鼓励拼车与打击黑车是两码事,切忌给公众留下“胡萝卜加大棒”的印象。公权倡导更不能侵犯个人私权,最终还是要尊重不同人群的选择。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破题,在自由参与的氛围下携手,拼车之路会走得更顺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