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25日
星期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北京私家车“拼车” 靠“善政”摇下信任隔阂的车窗
时间:2013-07-01 23:44:19  来源:京华时报  作者:周人杰 

    对道路资源的节约,对信任资源的挖掘,是民众对服务型政府的考验,更是对“善政”为“善举”进行托底与担保的期许。

  继出租车合乘政策出炉后,北京市年内还计划出台私家小客车“拼车”指导意见。无论是对公益性合乘的鼓励支持,还是对合乘费用的分担,以及非简单地认为是非法运营等,都在向“城市病”宣战,于便捷出行之外,逐步缓释现代社会的信任隔阂。

  早在13年前,国内“顺风车”的微公益项目便已兴起。然而,尽管连续两年的“春节回家顺风车”活动累积了不少人气,可回到“陌生人社会”的日常生活中,“顺风车”风险与合法性的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如果说搭乘的习惯与互助的信息,可以通过网站、论坛、微信等社会自己组织来实现,对“拼车”的鼓励、与“黑车”的界定则需要有制度的跟进。

  一些国家,政府对“拼车”的鼓励与支持已经常态化。比如,英国与美国修建了专供多人共乘车辆行驶的专用快速车道,只有一名司机的车辆不能进入,必须找人“拼车”。当下,为“顺风车”开辟绿色通道,更需要相关政府部门有所作为,靠“善政”的制度营造出“善意”的文化。

  这其中,不仅包括界定非法运营、规范专用车道等“减法”,也离不开高速收费的优惠、社会组织的培育等“加法”。怎样判别“拼车”是否以营利为目的?是否应当签约与登记?一旦出了事故,责任如何分担?高速通道能否还利于民?一“减”一“加”中,往深处看,乃是政府职能的转变与权力范围的勘界。

  很多时候,人们抱怨社会信任的缺失,更多是在指责政府作为的缺位。车窗摇下能不能搭乘,信任的危机还是因为缺乏有效的支持、救济与保障。从这个意义上看,对道路资源的节约,对信任资源的挖掘,是民众对服务型政府的考验,更是对“善政”为“善举”进行托底与担保的期许。

  在郑州,系有绿丝带的“免费顺风车”已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车主们最大的烦恼竟是得不到信任。在丽水,因为搭上了陌生人的“顺风车”,年轻的女教师惨遭抢劫杀害。两则案例警醒我们,破除隔阂、收获信任,并非一日之功,迫切需要政府与民众、与社会组织的良性互动。试想,疏浚公共交通的拥堵不堪,疏导美好心灵的一路畅通,即便增加行政成本,甚至会引来社会管理创新的“麻烦”种种,又有何不可?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