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由南方日报社和海珠区政府联合主办的“创建理想城市典范区——海珠新型城市化发展论坛”在海珠区紫龙府举行。南方日报社总编辑王更辉、海珠区副区长曾赤鸣等参加了昨天下午的论坛。在论坛上,最近公示的海珠生态城规划草案引起了与会者的热议。有专家指出,海珠生态城要以宜居宜业为首要目标,打造出广州新型城市化的典范区。
-精彩发言
——海珠区经贸局局长方奕涛
海珠区历史上专业批发市场比较多,但层次并不高,一直停留在三线城市的水平。从今年开始,海珠区要真正推动电子商务跟专业市场的结合,在专业市场发展B2B的电子商务,今年海珠区将进行尝试和试点,试点如果成功,海珠区接下来就会大面积铺开。电子商务将带动海珠区存量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增量的引优引强,今后海珠区无论城区环境还是产业形态,离理想城区的距离将会越来越近。
海珠生态城建设的总体思路是要抓好功能布局,形成相对独立的功能区,每个功能区要相对独立、相对完整。这样有一个最大的好处,把需求最小化、供给最大化,在一个小区内,供给东西要齐全,不要小孩上学走很远的路,看病也要跑很远。按照这个思路原则,抓好不同功能区的规划和协调,形成相对独立的、各具特色、相互协调的细分的功能区。
——中国科学院城市研究所所长助理蒋建业
——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彭澎
幸福海珠建设,一是要让企业幸福,政府搞的服务平台要让企业幸福,办事要有绿色通道;二是要让居民幸福,居民在这里安居乐业,包括社区的建设、贫困群体的帮扶、社会保险、重大疾病要实现全覆盖,逐步解决外来工子女入学问题,每年提出十件民生实事要真正落到实处,才能让海珠区居民感受到幸福海珠,这才是发展的本质。
海珠生态城囊括整个海珠岛
历时一年多酝酿,海珠生态城规划草案日前在广州规划局官网公示。据规划公示,海珠生态城用地面积52平方公里,范围涵盖海珠区广州大道至新滘西路以东区域(不包含琶洲岛及生物岛),北至珠江前航道、黄埔涌,东邻长洲岛和大学城,南至珠江后航道。规划将海珠生态城定位为国际型综合功能的宜居生态城区、新型城市化发展的都市绿心、人地和谐的城市生态文化旅游休闲区。
在昨天的论坛活动上,海珠生态城规划成为了与会者讨论的核心。海珠区副区长曾赤鸣在发言中指出,海珠生态城总体规划已经呼之欲出,本月即将完成公示。按照规划,海珠生态城将分两期建设,第一期包括海珠的东部地区,一、二期合起来就是整个海珠岛。在不远的将来,海珠生态城将打造成以生态湿地、会展配套、文化休闲、科普示范、行政办公、生态居住六大功能为主的“花城、水城、绿城”的样板区。
曾赤鸣透露,海珠生态城规划重点是海珠湿地公园和海珠湖。放眼全世界,能够达到1万亩的城市中心生态湿地公园,目前也只有海珠湿地。目前海珠湿地一期一千亩已经建成,二期即将开工建设,海珠湿地二期设计方案正在经过相关程序审批,明年春节以后,近3000亩地的海珠湿地二期将建成。海珠区将通过生态的环境建设,初步营造出都市生态田园环境。
南方日报社总编辑王更辉指出,过去五年是海珠区面貌大变样的五年,海珠区从一个厂房和城中村集中的老城区,摇身一变成为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新中心区,最近海珠区又提出了以新型城市化为总抓手,以海珠生态城规划建设为契机,以万亩果园保护建设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国际展都、广州绿心、文化名区、幸福海珠建设的总体谋划,海珠区有望成为广州新型城市化发展的排头兵。
海珠区大力发展三大产业以新带旧
新型城市化需要什么样的新型产业结构?海珠生态城将以什么产业进行带动引领?这个话题在昨天的论坛上也引发了热议。
海珠区经贸局局长方奕涛说,过去海珠区产业可以总结三个特点:工厂多、市场多、小作坊多,这种产业的形态,肯定是不符合理想城区要求的。面对这种产业形态,海珠区的基本思路就是要对产业进行提升,增量要引优引强,同时培育新型产业,用新型产业改造传统产业。
方奕涛指出,海珠区的三大产业包括会展业、总部经济和文化创意产业。海珠区的会展产业现在无论从展馆的规模,还是展览的规模都走在全国前列,甚至全球的前列,拥有很好的国际影响力,今后广交会的展馆还要再扩大,琶洲的规划设计都将进一步优化。还有南中轴地区的开发建设,一大批优质的总部载体陆续在海珠登场,这给海珠区发展总部经济带来了非常强有力的动力。文化创意产业,海珠区一直拥有良好的基础,最近广州文化新地标“一园四馆”也确定落户在海珠区,为海珠区打造新港路沿线文化产业集聚区创造了良好的契机。除此之外,海珠区正在大力推动电子商务新型产业发展,同时通过电子商务发展,来改造传统商贸业。
南方民间智库副主席、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彭澎指出,宜业宜居是海珠区重要发展方向,海珠生态城的建设无论如何都要落实到老百姓安居乐业上来。“退二进三”将彻底改变海珠区的形象,海珠区通过优先发展服务业,将营造出良好的产业环境、居住环境、生态环境,未来海珠湖周边、中轴线南段将发展出一个较高尚的居住区。撰文曾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