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华都市无处健身
时间:2013-06-07 16:17:47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张志锋 

    最近,江苏常州市民发微博致信常州市长,反映没地方踢球,呼吁给市民提供一个足球场。此事引起许多网友共鸣:现在城里人挺可怜,生活在钢筋水泥的丛林,上班压力山大,下班后希望放松一下,却找不到合适的健身场地。

  偌大的城市缺少健身场地,这种现象绝非偶然。笔者住所附近的武汉市水果湖步行街有一片空地,大小有半个篮球场。每天晚饭后,上百人挤在这里跳舞,场子太小,许多人“舞”上人行道。行人不得不贴着墙根走。肩靠肩,脚碰脚,经常发生“肢体冲突”,空气也不好,舞会简直像庙会。在这样的环境下跳舞,能健身吗?

  人们的衣食住行等都比过去升级换代了,开始追求高质量的健康生活,可身边的健身场地却在萎缩甚至消失。步行街还算好的,更多的市民不得不到大马路边载歌载舞。留心一些大城市的清晨和夜晚,市民的马路健身堪称一景。路上车流奔腾,到处弥漫着尾气和扬尘,喧嚣之声不绝于耳。大爷大妈们有的随着音乐翩翩起舞,有的竟然在练气功、打太极,有的戴着口罩在马路边上“暴走”……每当看到这些场景,总觉得不搭调,难怪有人感叹:不锻炼筋骨不强,锻炼了肺部污染。

  如今的许多大城市楼房越建越高、越来越密,“亲嘴楼”、“握手楼”随处可见。社区里仅有的空地常被划成停车场,用来出租出售。忙碌的都市人想找一处清静的地方,近乎奢侈。人们无处休闲,被逼到马路牙子上,与车共舞。

  到底谁“动”了我们的健身场地?近些年,每到一个城市,笔者总会发现,各类地标建筑越来越多,休闲锻炼的场地越来越少。官员津津乐道的大多是关系GDP的大开发、大项目,商业味十足的大广场、大雕塑、大喷泉。很少有官员自豪地向外界炫耀,我们给市民建了多少健身场地。到处是忙碌的挖掘机,一阵轰隆过后,昔日漂亮的街心花园少了,曾经幽静的居民院落没了,取而代之的是密密麻麻的摩天大楼。开发商关心的是容积率,在狭小的空间堆砌更多房子,卖出更多票子;地方政府关注的是收入,把有限的土地进行无限的经营。见缝插针,吃干榨净,绝不“浪费”。一块土地用于开发,可以提升城市形象,可以提高GDP。上头看得见,媒体有声势,这些都是政绩。而在社区留出一片空地当健身场,虽然大爷大妈们快活了,但不算政绩,谁愿意干呢?

  城市,本应让生活更美好。城市是人类享受文明生活的聚居地,理应以人为本,不能见物不见人。如果支撑繁华的是日益密集的钢筋水泥,以及由此带来的GDP,城市的主人却无处休闲。这种表面的繁华,难掩背后的虚空,是一种病态的假象。

  城市的发展,是为了让人们生活更舒适、更幸福。只有便民惠民,才能赢得民心。留下一片健身场地,是为群众送健康,而送健康是贴身又贴心的民生。反过来,如果老百姓连锻炼的地方都发愁,谈何健康?辛辛苦苦挣点钱,包括政府投入的医保,最后都送进了医院。地方发展需要GDP,百姓生活需要健康,两者并不矛盾,关键在于算好民生大账。在建高楼大厦的同时,也要给百姓留下一片诗意的生活空间。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