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大中城市土地成交面积大增 市场发烧须下三味药
时间:2013-06-05 19:55:08  来源:京华时报 

    在刚刚过去的5月,土地市场“发烧”,大中城市土地成交面积大增,土地出让金暴涨,创下多项纪录。

  有业内人士将5月土地市场“发烧”的原因归咎于地方政府积极推地和房企资金宽松,这样的诊断有一定道理,但不完全。事实上,让土地市场“发烧”不外乎有两大原因:一是政策层面,比如说“国五条”没有改变市场预期;二是市场层面,5月份多数大中城市房价仍呈上涨态势,自然助长了开发商拿地的热情。

  据统计,5月份全国成交的高价地超过10块,这不但给土地市场火上浇油,而且对房价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对市场心理也有明显影响,因此,有必要下药降火,具体有三:

  其一,宏观调控必须改变市场预期。无论是地方政府积极推地,还是开发商积极拿地,都是因为市场预期没有真正被改变。而宏观调控要想改变市场预期,首先是落实“国五条”,而且,在“国五条”基础上还要增加调控筹码。

  其二,解决宏观调控中的矛盾。长期以来,宏观调控的目的基本上是遏制房价上涨,然而另一方面又积极推动土地交易,比如“国五条”规定:2013年住房用地供应总量原则上不低于过去五年平均实际供应量。这实际上存在一对矛盾——遏制房价上涨的目标打击到开发商的信心,开发商自然不愿意拿地,而如果开发商拿地不积极,土地供应任务又完不成。要解决这个矛盾,必须让土地供应向中低价项目倾斜,并让开发商对中低价项目有兴趣,这样才能让宏观调控的各种政策目标保持一致。也就是说,遏制房价上涨要从源头入手,即从土地供应入手,通过限制土地的用途来影响房价。

  其三,要把土地出让金收入、土地成交均价以及高价地纳入控制目标。目前,宏观调控只是要求各地公布房价控制目标,只是规定了土地供应任务,并没有把土地市场的各种敏感问题纳入控制目标。如果对各地土地出让金收入、土地成交均价、高价地设置“红线”,地方政府就不会千方百计去哄抬地价,地价和房价自然也就缺少了上涨动力。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