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我为什么关注“新型城镇化”
时间:2013-06-02 12:16:09  来源:新京报  

    第三只眼睛看中国

  新型城镇化未来到底什么样,今天很难预料,因为它不只是投多少钱,多少人进城的问题,更涉及这次变革在多大程度上调整利益分配格局,多大程度上释放人的潜力。

  □王志纲 王志纲工作室战略研究院院长

  新型城镇化既是今天中国的热点问题,也是焦点问题,国内与国外、城市与农村、政府与市场、空间与时间等矛盾都在这里汇集。表面上风光无限,底下暗流汹涌。

  随便举出几个来都是险滩:比如户籍,都说户籍不是好东西,不改不行,但是如果产业、资源各种要素配置不改变,取消户籍就不是开闸泄洪,而是炸坝泄洪,谁能承受?比如人们都在批评土地财政,但是少有人能真正说清楚形成这一机制的根本逻辑是什么?是分税制,还是为吸引投资而对资本做出的补贴?替代的途径是什么?是房产税吗?国外形成房产税的背景和运作环境又是怎样?再比如新兴产业,当然应该振兴,但是如果全国从东到西,从南到北都在振兴那几个战略性新兴产业,这现实吗?

  我们面临又一次“摸着石头过河”,而这一次情况更复杂。如果说过去还是在长江里行船,那么今天已经来到了入海口,迎面吹来大海风。全球化、信息化浪潮已经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深地影响着我们。过去可以凭直觉、凭经验,今天则必须要全球定位,不完成这个转换,我们就还在用小舢板的思维驾船出海,抵御不了大风大浪。

  新的思路是什么,角度不同,观点也不同。农民有农民的利益,资本有资本的取向,不同地方不同阶段关注点也不同。关于这个问题的争论注定是趟浑水,但为什么还要来趟一趟呢?因为这就是我们的处境,每个人都不可能置身事外。我曾经打过一个比方,今天的中国就像黄河壶口一样,气势磅礴,虽泥沙俱下,各种矛盾冲突不断,但也充满了活力。

  更重要的是我们这些年来一直在关注、参与并思考这些问题。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当记者的时候,东南西北大抽样,调研中国走势,当时的矛盾如何一步步演变成今天的矛盾?九十年代我们成立研究机构至今,也多半是在城市化领域,参与了很多有代表性的项目。这些项目学习者众,学成者少。因为做事讲究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容易看到的是结果,不容易看懂的是规律和过程。

  城镇化也是一样,国内外都有成功的案例,但他们的成功不是你的成功。我们都听过刻舟求剑的故事,要避免这样的结局只能动态地把握矛盾关系。结合这些年实践,我想谈谈十个方面的问题:长期与短期、近郊与远郊、大城市群与小城镇、土地模式与金融模式、产业选择与城镇、现代农业与城镇、信息化与城镇化、全球化与城镇化、中央与地方、政府与企业。

  这些问题不一定全面,但是对于操作者来说非常重要。各个地方资源不同,条件不同,适用的道路也不同,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式,只能靠自己对这些关系的理解去探索最适合自己的方式。

  回顾改革开放的过程,我觉得说到底不过几句话“逼出来的改革、摸出来的市场、放出来的活力”,是从上到下的方向认同和从下到上的探索实践相结合走出来的道路,最开始并不清楚会走多远。新型城镇化也是一样,未来到底什么样今天很难预料,因为它不只是投多少钱,多少人进城的问题,更涉及这次变革在多大程度上调整利益分配格局,多大程度上释放人的潜力。

  这注定是一个百花齐放的探索过程,如果接下来的这些文章能够给大家一些启发,也就无愧于时代给我们的诸多机会了。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