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5月31日电(记者张亚东)在新型城镇化建设成为“热词”的当下,对待新型城镇化建设已悄然出现两张面孔:过度热情与漠然抗拒。在这两张截然不同的面孔背后隐藏着相同的背景:模糊不清的政府权力边界。
——漠然抗拒:逆城镇化的行政管制
检视近些年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历史,一个基本的事实是,行政管制放松之时,也是城镇化高速推进之际。近十年来,我国城镇化率以年均1个百分点的速度在增加,在其背后,是就业、户籍、粮食、迁徙等行政管制的坚冰日渐消融。
发改委日前公布《关于2013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其中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推进人的城镇化部署了一系列相关改革。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强调,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关键靠改革。
但在实际生活中,名目繁多的逆城镇化的行政管制仍是触目可见。
交通、教育、医疗资源不足是大城市,尤其是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户籍无法放开的重要原因。解决问题的思路主要是增加供给或者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效率。打车软件的出现部分程度上可以提高大城市出租车的使用效率,缓解打车难问题。但最近多地发生的叫停打车软件的公共事件表明,相关政府仍是延续旧有的“堵”的思路,以行政之手干涉市场。
——过度热情:以行政力量推进城镇化
在一些地方以行政之手阻碍城镇化进程的同时,另有一些地方却是利用行政之手,人为推进城镇化,进行“大跃进”式的造城运动。
城镇化建设一经提出,多地立即出台城镇化规划,提出城镇化发展目标。江西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表示,《江西省城镇体系规划(2012-2030年)》已经编制完成。规划确定,到2015年全省城镇化水平达到53%左右;2020年全省城镇化水平达到60%左右;2030年全省城镇化水平达到68%左右。
广东省城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全省城镇化率每年提高0.8个百分点,2015年全省城镇化率将达到70%左右。
一些地级市以及县域单位也都在抓紧进行城镇化方面的调研和规划。
从趋势来看,新型城镇化建设遍地开花的态势日益明显。
——城镇化的关键:明确政府行为边界
无论是逆城镇化的行政管制还是以政府行政力量推动的城镇化,在其背后共同的问题是,模糊不清的政府行为边界。
城镇化的发展历史表明,城镇化说到底就是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是资源要素的积聚和优化配置。在这一过程中,市场在解决资源短缺等方面能够发挥政府行政力量无法取得的作用。相反,如果政府以行政力量过度介入城镇化过程,反而会降低效率,影响城镇化的溢出效应。
当然,政府在城镇化中的作用也是无可取代的,但不是体现在投资上,更不能作为市场主体参与市场竞争。政府的作用主要是对有碍城镇化进程的相关制度、体制进行改革,顺应城镇化的发展大势。有关媒体报道指出,中央多次提出要加大市场的引导作用,有关方面正在抓紧起草土地、财政、户籍、金融等方面的改革方案。这才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正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