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市民称,南京一所重点中学的教学楼进行智能化改造,在采购过程中发生了一件怪事,招标购买的一台网络程控交换机花了一万多元,而市场上该产品价格仅仅是几百块到上千元不等。扬子晚报记者在学校以及教育主管部门了解到,此次教学楼改造招标全部都是由上级政府统一进行的,程序上并无问题。(5月29日《扬子晚报》)
今年2月份的时候,南京市政府做出承诺,政府采购中“谁发现高价,就给谁10倍差价的奖励”。当时,就有公众质疑,这样的“皇榜”看着很美,恐怕会成为摆设,谁能发现问题,发现问题谁愿意惹这样的不痛快。可你别说,这还真有较真的。
2600元的电脑,政府9.8万采购,八成政府采购高于市场价。2月25日由中国社科院相关机构公布的2013年《法治蓝皮书》,直指政府采购中存在的超标采购问题,结论一出,立即在网上引起热议。在这个时候,南京市政府立马发布了悬赏信息。自从“喊你下河去游泳”的悬赏一出,悬赏就成了一个热词。但是,民众的悬赏对于政府来说就是一块烫手的山芋,而政府的悬赏对于百姓来说也会是一块烫手的山芋。说政府的悬赏是烫手的山芋是有原因的。这就是现行的制度和环境造成的。
政府采购了什么只有自己知道,在没有透明的政府采购制度托底的情况下,民众连政府买了什么都不知道,能去监督谁,监督啥。即使政府愿意将采购明细向社会公布,但公布的真伪谁能分得清楚。政府采购中的物品价格、数量、档次,只有采购人心里最清楚,能够上报到领导手里去签字报销的,也都是能说出个一二三,说不清道不明的会更多些。如果公布出来的项目和价钱已然是“打了掩护”的,民众的监督起点就错了,咋还能跑到监督的美好终点。
但是,这偏偏就有不信邪的。这位南京市民就靠着自己的火眼金睛发现了猫腻和问题,在雾霾重生的政府采购里发现了狐狸的尾巴。可惜的是,因为信息的不对等,他个人的力量还是只能看到尾巴,拽住尾巴,却拖不出来这只狡猾的狐狸。他能够发现的是这价格太贵了,而且几乎相当于是市场价格的10倍。记者的调查显示“程序”是没有问题的,凭记者的能力也只能到此打住。那么“程序”没有问题的政府采购,为什么却造就了现实的问题呢?这有点尴尬,有关部门不能只尴尬而不说话。
既然,这位市民和记者反映了政府采购的猫腻和线索,有关部门就要对当初的许诺践行一下子。人家揭了皇榜,我们就要一丝不苟的对待,成立专案组、调查组,从源头开始,看看招标环节、采购环节、发放环节、入账环节哪些地方在没有问题的“程序”里出了问题?看看这各个环节的经手人有哪些?哪些环节的经手人员在没有问题的“程序”里出了问题。
最后啰嗦一句,那个10倍的奖金,要给那位市民,也别忘了这位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