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25日
星期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捞尸费不应成为政府公益“死角”
时间:2013-05-29 21:22:35  来源:每日电讯  作者:王俊禄 

    浙江温岭一对恋人河中溺亡,民间捞尸队先是报出了1.2万元的高价,几经砍价,最后以3000元成交。对此,有人抱怨捞尸队漫天要价太缺德,也有人认为捞尸行为应回归公益属性,政府不能缺位。

    “捞尸费”很容易让人产生道德联想:人都去世了,捞尸体还要钱?但是,应看到事件中捞尸的责任主体不是政府部门,而是民间救援队,没有直接的打捞义务,从事的是有成本、有风险的市场活动。人们所诟病的,不是捞尸队该不该收费,而是不该收太多费。

    对政府的公共服务来说,捞尸不应当成为“死角”。不可否认,捞尸往往也是侦查的一部分,特别是一些存有疑点的案件,尸体对案件的定性至关重要。如果捞尸要钱,公安、消防部门的破案、救援行动是不是也要收费?

    尤其是夏季,类似的溺水事件每年在各地都会发生,而相应的水上救援与遗体打捞制度尚不完善。单从打捞成本而言,不会占用太多的公共财力。然而,由于事关生命及逝者的尊严,类似的讨价还价容易引发负面情绪,由此产生的社会成本反而更多。在打捞力量、装备尚待完善时,由政府为“捞尸费”买单,不失为一项得民心的举措。

    打捞市场的产生有其合理性,但相关部门不应放任自流。一方面要建章立制,规范民间打捞行业的行业准入、职业准则和收费标准,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提供公益服务;一方面也有必要整合公安、消防及民间力量,专业的水上应急队伍,提供免费的、义务的服务,还原捞尸行为的公益属性。只有这样,“挟尸要价”才能真正杜绝,逝去的生命才能免受金钱的尴尬。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