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25日
星期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建设\"无烟故宫\"离不开公众参与
时间:2013-05-20 20:14:01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杨朝清 

    近日,故宫举行“5·18”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在活动中宣布,故宫正式开始全面禁烟。发现员工吸烟必定重罚,游客吸烟将会进行劝阻,不听劝阻者将移送公安部门。单霁翔表示,故宫全面禁烟是下了很大决心的,阻力也很大。(5月19日《北京晨报》)

    不论是从“平安故宫”的角度出发,还是从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的立场来看,故宫全面禁烟都有着正当的理由。然而,一项新公共政策的出台,不可避免地会和舆情民意发生碰撞。故宫,600年没有禁过烟,全面禁烟既有来自外部游客的压力,也有来自内部的压力,吸烟的员工也不在少数。

    然而,在阻力面前,故宫并没有“服软”,而是显示出巨大的决心。一方面,一旦发现员工吸烟,将扣除全部门的防火奖金,并通报全院。另一方面,由于故宫没有执法权,将对吸烟游客进行劝阻;置若罔闻者,将被移交公安机关。由此观之,“无烟故宫”并不是一个冠冕堂皇的口号,而是一个刚柔并济的社会规范。作为制度建设的新内容,“无烟故宫”如果在实践中得到切实履行,发挥好制度应有效力的话,必然能够实现禁烟的预设目标。

    作为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故宫也是标志性的公共空间。就此而言,建设“无烟故宫”既有利于实质性的文物保护,也是抽象的符号互动,向全社会和公众传递出一个积极的信号:呵护公共空间,尊重他人权利,既需要个体道德自觉和行为自律,也离不开制度建设的作用。一方面,我们要让那些已“有”的制度落到实处;另一方面,我们要让那些暂时还“无”的制度及时生产出来。

    这边厢,不吸烟者义愤填膺地批评;那边厢,吸烟者乐此不疲地行动。长期以来,在自愿还是强制的复杂关系中,在私人还是公共的模糊边界里,禁烟始终处于一种尴尬的状态。这里面,固然有公众对“吸烟有害健康”的认识不清、重视不高,也有禁烟约束力不足、惩罚力度不够的因素,更为关键的是,公共空间的卫生环境作为一种公共产品,很容易遭遇“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的搭便车困境。

    从这个角度来说,“无烟故宫”既要靠制度建设,也离不开公众参与。吸烟者要增加公共意识,遵循故宫全面禁烟的社会规范;不吸烟者要增强维权意识,对吸烟者的违规行为进行提醒、敦促和监督。毕竟,在许多时候,权利是需要争取的,需要社会成员为之支付成本。每一个进入故宫的游客,既是“无烟故宫”的受益者,也是“无烟故宫”的建设者和维护者。 

    “美丽中国”的构建,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离不开每一个小我的亲力而为。这,既需要观念上的更新和重塑,也需要消费行为上的改变,还离不开社会责任的彰显。遇到丑的、不文明的行为,我们也有义务去纠偏、化解和避免。当“无烟故宫”越来越多,“美丽中国”才会越来越近。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