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批农民工涌入城市务工。然而他们很难获得和城里人一样的教育、就医、社保,正常的生理需求普遍不能满足。在这样的条件下,他们只能选择一方外出打工一方留守家中。有“临时夫妻”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们住在一起谈不上感情,只是一起搭伙过日子罢了。(5月13日《现代金报》)
为了编织属于自己的中国梦,背井离乡的农民工顶着别人的太阳,看着别人的风光,流着自己的汗水,成就着别人的幸福。在一切都是别人的世界里,他们牵上了别人的老婆和别人的老公。这一切不是源于感情,而是源于需要,源于谁都有的需要。
你可以说他们龌龊至极,却不能说他们禽兽不如。佛说,身体就是一个臭皮囊。可是,当人活着的时候,谁又能不需要这样的一个躯壳呢?我们需要当思的是,临时夫妻的农民工真的禽兽不如?就连禽兽都有的需要,何况是一个人。
有人说过这样的话:“北漂族都应回到家乡,在家乡才会受到尊重。”这话有一定道理,回到家乡也是每一个人的梦想。如果在家乡可以衣食无忧,会有多少人愿意走进风雨。话又说回来,就算给他们一个回到家乡的平台,异地的发展能少了他们吗?中国梦需要有人漂着,祖国前行更需要有人漂着。既然必须有人用漂着的代价来成就我们的梦想,我们就必须让他们感受他乡的温暖。
这种温暖不仅仅是劳有所得的公平回报,更要有人性化的措施。就拿这夫妻生活来说吧,尽管传统观念里不愿意谈及这样的问题,但是我们仔细想想,这样的需要龌龊吗?其实,它和吃喝拉撒一样高尚。我们就要为农民工的这种“高尚”的需要搭建一个平台。
这种平台要有以下几个载体组建:
一是,对于农民工的进驻要有宽广的胸怀,不能让他们连坐车的时候都怕弄脏了座位而无奈的蹲着。这就是一视同仁的待遇,让他们在国家政策的护卫之下,可以自由的迁徙。
二是,要为农民工团圆创造条件,工厂里的宿舍要能像个家,不仅能摆下一张和局长一样的双人床,还要能容得下锅碗瓢盆的美好。
三是,对于有意愿长期或者定居的农民工,在子女上学,配偶就业、社会保障方面享受市民待遇。
四是,城市里的保障房建设的力度要加大,这种保障房不仅是当地居民的待遇,也应该给农民工一个机会。
五是,假期制度需要人性化,对于路程不远的农民工可以设置“夫妻团圆假”。也可以由单位出资设立“探亲团圆日”。当然,这来往的车票和团圆日的开支,用工单位还是能够出得起的。花钱不多,换来的必定是农民工把单位当家的精彩。
农民工的屋檐下不仅要能摆下一张双人床,还要能摆下公平,摆下一个幸福的家。如此这般不仅少了“临时夫妻”带来的治安隐患,也能成就城市更好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