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25日
星期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基础设施不能只以盈亏论短长
时间:2013-05-11 19:55:41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白天亮 

    兰州的第一条地铁开工建设。去兰州采访,听到当地居民热议此事——“有了地铁,上下班时间有保证了”、“堵车这么严重,早该修地铁了”。外地人提起兰州,以为西部地广人稀,交通不是问题,怎么会需要轨道交通?来到这里才发现,兰州城市狭长,人口聚集度高,土地丝毫不宽裕,这几年堵车更是家常便饭,愈演愈烈。

    返回北京,恰好看到有媒体对西部欠发达地区修建地铁产生质疑。去年以来,我国多地上马轨道交通项目,许多西部城市开始修第一条地铁。不时有反对声传出,认为这些地铁项目赚不了钱,养不起自己,是超前行为。还有人分析西部热衷上地铁的原因,是想提振GDP、是地方政府想借地铁提高地价以获得更多的土地收入,并非出于真实需求。

    欠发达地区每每兴建比较先进的交通项目,都会遭遇类似批评。轨道交通之外,还有多年来不断遭批的机场。每年民航局例行发布机场盈亏数据时,都会引发一波对西部中小机场是不是过度超前、“大跃进”的争论。

    地铁也好、机场也好,之所以放在西部会被批评,关键是其本身的运营收入弥补不了成本,往往需要政府不断往里边贴钱,无法像东部一些大城市那样能够“自立”。

    亏损是事实。近几年西部地区兴建的小机场,几乎无一盈利。西部的地铁刚刚开建,普遍认为也难逃亏损命运。建成之日就是亏损之时,这样的项目到底该不该上?

    产生如此争论,说到底是对地铁、机场这类设施的定位不清晰。时至今日,人们普遍认同铁路、公路是公共基础设施,该突出公益性,其实地铁、机场也一样。公共基础设施如果能够在运营中实现收支平衡,当然最好不过。如果赚不了钱,也不能“一票否决”,简单地认定是“超前”或者“形象工程”。

    公共基础设施不能以盈亏论成败,其第一位的目标是满足公众的基本需求。有人认为,有了公路、铁路甚至高速公路,出行的基本需求已得到满足,地铁、机场对西部是奢侈。换十几年前这么说,可能西部人自己也会点头,但今天已不一样。经济在发展,百姓对出行的基本需求也在与时俱进。东部先建起了地铁、机场,老百姓先一步从中受益。欠发达地区的百姓,随着生活改善、城市化进程加快,也希望享受更多样、更高效的出行设施。这是分享经济发展成果的应有之义,也是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内容,只要满足相关条件、经过必要论证,都无可非议。

    说到盈亏,也应该算大账。单看地铁线路或机场,把投资成本考虑进来,不仅目前赔本,还可能一亏十几年。但如果统筹考虑一个地区的经济账,这些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极其巨大。资料显示,地铁每投资1个单位,可带动相关产业2.6个单位,更具有缓解出行压力、改善城市环境等显著的外部效益。机场每百万航空旅客吞吐量,可直接产生经济效益18.1亿元,更能直接改善与外界的联系,是现代应急救援体系的重要组成。

    欠发达地区修地铁易受批评,还因为缺少足够的话语权。北京地铁票价下调至2元,财政每年要给予高额补贴。舆论绝对支持,不论是点评的专家还是进行报道的记者,都认为是惠民之举,很少有人会谈盈亏的事。欠发达地区则不然,其本地居民的声音难得被传递出去,而点评其“超前”的人则多数没有实地考察过,甚至未在西部生活过。欠发达地区的交通设施需要怎样的提升改善?请别先入为主地认为政府就爱上项目,还要多听听生活在那里的人怎么说!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