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退休金,坊间有一种说法:“企业退休人员热热闹闹几百元、机关退休人员不声不响几千元。”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曾回应称,这种说法虽不完全准确,但差距确实存在。他所言的差距,主要由养老金双轨制带来。针对养老金双轨制,每年两会都有不少专家学者以及代表委员呼吁改革。(5月7日《21世纪经济报道》)
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水平经过“九连涨”之后,已从2005年的月人均700元提升到今年的接近1900元。但正如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工资福利研究室主任何凤秋所说,尽管经过了几次调整,城市企业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仍不到公务员养老金的50%。
事实上,我国的养老金制度已成为“四轨制”。企业职工、农村居民实行的是按一定标准缴纳的“缴费型”统筹制度,而机关和事业单位的退休金由国家财政统一埋单,退休金若算上各种名目的补贴,部分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的退休金替代率可以达到90%以上,普通企业职工的退休金替代率仅为30%。如此悬殊的政策,只能让收入差距越拉越大。
养老金“多轨制”,导致了养老保险制度的“碎屑化”。普通城镇职工享受职工养老保险,农村居民对应农村养老保险,国家公务事业人员则是完全另起炉灶的财政“包养”,这不仅加剧了养老保险制度的高度分割化,也人为制造养老保险的“三六九等”。
正因如此,在企业提高养老金的同时,我们更应将着眼点放在“四轨合一”上。实际上,早在1992年,原人事部就曾下发《人事部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的通知》,并在云南、江苏、福建、山东、辽宁、山西等省开始局部试点。2008年,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再次出台,5个试点省市分别是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但是,若干年过去了,目前尚没有一个省市出台正式实施方案,这项深得民心的“并轨运动”始终没有大的起色。
现行的养老金制度需要“并轨”,这似乎已达成社会共识,几乎没有人反对。但是,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频遭梗阻,问题出在利益博弈上。中央政府基于财政不堪负重,用变革的手段来力促养老政策的推行,地方政府处于地方利益考量,或明或暗地消解中央政策,而广大事业单位人员基于自身利益受损(越改越少)的现实因素,坚决反对这项制度推行。
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所以,对于养老金“四轨并一”,不能只停留在口号上,光隔空减话,没有实际行动,而要制定出一张清晰的路线图与时间表。
具体来说,可以提出用三年的时间,到2015年要实现公务员事业人员养老保险、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农村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的“四轨”合并;再如,在养老保险空账和隐形债务上,政府要从国有企业利润和财政收入中提供充分的资金,来弥补养老金巨大亏空;此外,在养老金全国统筹方面,也要挂上一个倒计时钟,用时间倒逼的方式,来实现养老保险基金在全国轻松“漫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