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党组书记戴相龙7日在参加博鳌论坛时表示,养老金确有缺口,并建议通过延长退休年龄、加大国有资产划拨社保的力度等方式弥补,并逐步形成政府、企业和个人账户共同组成的养老金制度。(4月8日《新京报》)
戴相龙书记把延长退休年龄作为弥补养老金缺口的首选,这从手段上来说是最有效的。但是,养老金作为一项保险待遇,也即一种社会福利产品,在其从退休金经政府统筹后变为养老金后,其中的契约要件并没有改变。当人们年富力强时,所创造财富的一部分被投资于养老金计划,以保证老有所养,投资和收益的兑现约定是退休时。对于任何一种契约,对兑现的时间表是不能由任何一方擅自改变的,这将直接影响到这份契约的利益结构。假如是商业保险,保险公司如果随意改变赔付标准,必将会受到法律的惩处。因此,对于养老金这份公共养老保险,延长退休年龄就是推迟兑现期限,用契约精神视之,就类似于违约。
面对“养老金确有缺口”的实情,即使把国家利益和民众利益做一个狭义上的区分,以引申出体谅国家困难下的民众让步,用以逐步弥补这个缺口,但养老金毕竟不是一般投资意义上的以钱生钱,而是一份老有所养的活命钱。更要命的是,还有不少人把退休当做人生的一个新起点,等待着达到退休年龄后,享受旱涝保收的养老金,过上温饱无忧的生活。笔者曾在相关评论中,将此称作“开饭”。至少,被打入经济转型成本的下岗失业人员,无不怀着这样的期盼。那么,延长退休年龄,就是推迟他们的“开饭”时间。
但是,往往“饱汉不知饿汉饥”。处于社会优势阶层的既得利益者,就养老金这份社会资源,也在“双轨制”下延续着社会不公。之所以“延退”会发生争议,就是因为退休在不同社会群体眼里是不同的含义。如果说“延退”对下岗失业的待退休人员来说是推迟“开饭”时间,那么,对享受着特权“盛宴”的既得利益群体来说,就好比“续杯”。退休在这些人看来,无疑是某些特权的自然到期,“盛宴”变成“家常便饭”。那么,“延退”就正中下怀。
因此,“延退之争”不仅是不同社会阶层的利益之争,而且参杂了不同社会群体间的情绪冲突。然而,就算把这些纷杂归于不可避免的社会矛盾,但养老金作为一项社会保险,存在着缴纳和兑现的事先约定,怎么可以单方改变兑现期限?退休年龄对应着养老金的兑现日期,怎么能让养老金越养越老?即使“续杯”可以有,但“开饭”却推迟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