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养老金缺口,缺的不是钱是信心
时间:2013-04-09 17:58:05  来源:海外网  作者:任海平 

    日前,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党组书记戴相龙在博鳌亚洲论坛上表示,养老金确实有缺口,靠公共养老金养老根本是不行的,并建议选择适当时机考虑延长退休年龄至65岁,推迟养老金领取年龄。无论养老金的缺口,还是退休年龄的延迟,对今天的中国人来说,都属于“致命敏感”的话题——我们未来的养老有保障吗?

    理性回答这个疑问,需要实事求是评价中国当前的社会保障体系。从统计数据来看,2011年中国14个省份养老金收支不平衡,18个省份盈余1957.07亿元,即便不算上财政补贴,全国范围的养老金仍有结余,绝不存在整体意义上的缺口问题。但同时,中国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空帐高达2.2万亿,这种历史原因形成的“记账方式”,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未来的支付能力与缴费压力。

    正因此,伴随老龄社会的快步行进,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必须要改革,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退休年龄的弹性化。国际上看,发达国家男性退休年龄多为65岁左右,女性60-65岁,均高于中国当前的男女退休年龄。将退休年龄逐步向后推迟,并通过区别化、弹性化的方式来实现,是降低未来的养老金压力、维护代际公平的必然出路。

    其实,这些道理的生成、论述并没有多么复杂,在学界、政界也早已熟知,那么为什么一旦触碰民意,就会遭致习惯性的剧烈反弹?一个可能的解释,在于这些概念、表述过于专业,加之一些媒体的断章取义、推波助澜,使得原本脆弱的舆论防线一触即溃。需要改革者深思的是,为舆论“纠偏”、平复心理波动之外,该怎样切实防范弱势群体可能受到的冲击,才能确保社会保障的“网底”愈扎愈结实。

    民众的焦虑往往来自比较的痛楚。在“双轨制”下,相对党政机关的财政“兜底”养老,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更直观表现为劳动者的血汗钱。这笔钱怎么处置才算安全?闲置起来会不会贬值?投入股市有没有风险?民众的纠结应该得到更公开、更透明的制度回应。另一方面,延迟退休倘若“一刀切”,也可能造成“下岗者伤不起”、“掌权者笑开颜”的社会大撕裂,背离了追逐公平正义的改革本意。

    说到底,底层民众对养老金盈亏的关切、对退休年龄的争论,就是对自身命运的负责。任何国家的社会保险制度安排,都不仅与收支相关,还与经济发展、财政状况、国有资产等紧密相联系。倘若民众对这一制度及其变革充满信心,就不仅是对收与支的技术流程的认可,更多反映出对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政治清明的把握。

    在这个意义上讲,凝聚起亿万普通民众对“老有所养”的信赖,当务之急是通过市场化的改革措施,彻底填平体制内外的养老鸿沟,在法治的框架下,一视同仁地对待不同群体的不同诉求。只有“朝如青丝”时受到公平正义的浸润,才会对“暮成雪”时的颐养天年怀揣最可宝贵的期待,而这,正是共享人生出彩机会的“中国梦”。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