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新型城镇化理念的提出,使我国的城镇化进入了新阶段。武汉市面对艰巨的建设任务,又好又快的建设要求,锐意创新工程建设管理,抓住工程设计这个龙头为突破口,在大型复杂的工程建设项目中,在整体规划之下加入综合设计的指导思想,为区域开发建设走出一条成本节约、环境友好、质量优良、速度较快的新路子做了有益的探索。
所谓综合设计,它与常规设计做法相比较,就是在工程建设设计流程当中,在各个工程子项目设计之前加入了设计研究和设计综合的环节,使常规设计下只注重追求各个子项建设最优,变成在追求整体最优的前提下考虑子项最优。这一设计建设模式在武汉江夏区金口镇上海通用汽车产业园区的实践中,既取得了意料之中的成果,又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缩短了设计周期,减少了工程量,节省了建设成本,降低了对资源环境的影响,这成为中国新型城镇化下的武汉 样本、武汉经验。
综合设计带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让武汉市政府决定要在全市大型工程建设项目中全力推行。综合设计或许对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将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和方向。
武汉金口“上海通用”新城:综合设计在全国的首个案例
时下,位于武汉市江夏区金口镇的上海通用武汉产业园的建设正在推进。这是中国武汉工程设计产业联盟在全国尝试综合设计的首个案例。
据上海通用武汉项目负责人介绍,去年3月,上海通用汽车项目正式落户江夏金口,按进度2014年一季度试产,一期生产基地及相关产业投资总额将超过140亿元,建成后整车及零部件年产值超过2000亿元。“当时我们选定的产业园是大片水田和零散分布的村庄,市政设施基本为零。按照我们与武汉市的合作协议,这个产业园的基础设施必须限时完成,园区内要建的除了市政路网等七通一平之外,还包括一座汽车滚装码头,专用铁路线,还有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变电站、加油加气站、垃圾处理场等30多个项目。”
谈及在推进武汉金口上海通用产业园项目过程中的切身感受时,该负责人说:“中国武汉工程设计产业联盟只用五个月就拿出了整体方案,而且方案获得了评审组的高度赞扬,取得了时间、投资、资源的节约和质量最优,这些大大超乎我们的预料。”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武汉金口上海通用产业园项目其复杂程度不逊于一座小城镇。在项目初步设计阶段负责评审的一位姓蒋的专家向记者介绍了项目的难度:“这是一次新的尝试。所处地块是农田,基础设施基本没有,重新规划后的上海通用武汉产业园所有基础设施都要配套,涉及很多行业和专业,而且有些行业处于垄断地位,比较强势,与工程建设并不同步。”
如果按照常规的路子来设计建设这样一座“新城”,显然是达不到协议的要求。因此,要突破常规,要大胆创新,这成为武汉项目所有参与方和决策方的共识。这个担子最终就落到中国武汉工程设计产业联盟肩上。在武汉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武汉工程设计产业联盟秘书长金志宏眼里,这是一次重大的机遇,带来了一次很重要的尝试,就是用综合设计替代常规性设计,改变过去工程设计中单个项目设计的各自为战、单打独斗的局面,取得时间、投资、资源的节约和质量最优。评审组认为通过综合设计优化了规划和原来的设计,消除很多矛盾,降低成本,减少工程量,带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十分明显。
武汉金口上海通用产业园项目综合设计牵头单位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汪小茂谈及此次设计的最大不同时,不无形象地说:“以前是各唱各的调,现在是大合唱。”
金志宏说,武汉金口上海通用产业园项目的设计建设,涉及到水利、航运、公铁路、市政、热力、电力、供水、排污等等各个技术和政策门槛较高领域的设计单位,这种状况下相互之间“打架”是常态,在常规设计下,工程建设单位协调的难度就很大了。现在由中国武汉工程设计产业联盟牵头,就可以让工程建设单位委托产业联盟作为工程管理方进行专业化的实施,将所有的安排事先协调好,共同做事。“这是我们延伸出的成果,比想象的快。由于整体效果是节约的,各类建设单位或是投资方都很支持,前所未有的互相通气与协调,节约资源、保护生态。”
上海通用武汉项目负责人则表示:“工程综合设计首次在金口上海通用‘新城’实施,就让我们体会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这里有两个例子值得一提。
第一个例子是,这一项目占地14平方公里,场地内有很多地方是水域,如果按照常规设计建设,就需要大量外运土方进行场地平整,但通过综合设计,以地平衡原则进行统筹安排,场平挖出的土填到标高不够的地方,基本上没有外运土方,省了500万方土。这笔账如何算呢?如果一方土20元,就省下了1亿元。由于不用再到外边去挖土,省下了人力、运输费,经济效益可观,车辆的运输对道路的损坏也避免了,而且还有效地保护了环境。
第二个例子是减一个高速出口,节约了用地和投资,省下5个亿。按照上海通用与武汉市政府的协议,金口汽车园边的高速公路上要开通出入口,供上海通用往来产品直通高速。原设计需要在青郑高速上先开一个出入口。在一次综合设计讨论会上,交通设计单位提供了一个信息,湖北省有关单位即将启动建设的武嘉高速,其中有按上海通用要求设置的金口互通立交。综合设计项目论证后认为,武嘉高速通道可以达到上海通用要求,金口汽车产业园青郑高速的出入口没必要重复建设。该负责人说:“出入口造价约2.7亿元,加上征地费与后期运营维护,仅此一项,节省投资费用总额约5亿元。”
由此可见,综合设计比常规设计具有无与伦比的优势:不仅节省资金投资,而且让资源得到有效利用,还保护环境。
幕后推手:全国首个跨区域工程设计产业联盟
综合设计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有其特殊的背景。早在2009年,武汉市就提出要打造“工程设计之都”的目标。作为国家“两型社会”综改试验区,武汉要解决加快发展与资源环境硬约束之间的矛盾,完成国家赋予又好又快发展的改革任务,就必须走转型发展之路。武汉“工程设计之都”的建设恰恰为这种转型提供了一种新的战略思路。
金志宏说,工程设计是工程建设的先导和灵魂,是把先进的技术创新成果工程化、产业化的桥梁和纽带,而且具有高科技密集、高智力集成、高附加值、高产业带动力、低能耗水平的特征,属于典型的高技术、低碳产业,非常符合武汉建设“两型社会”的要求。
“着手干很重要,但谋划如何干更重要。”金志宏说,具体到建设领域,谋划就是设计,即要从以往只注重施工,到后来认为投资最重要,转变为重视设计。“真正把工程做好,设计最重要,因为任何工程,都要由设计图纸到交付后实施,比如建设单位或投资商的想法要通过设计来体现。设计是龙头,具体的实施方案需要靠设计,规划是战略性的。”把过于倚重施工、过于倚重投资变成倚重设计,这正是武汉打造“工程设计之都”的重要出发点。
武汉工程设计本身有着明显的综合优势:产业规模全国领先,全国1/3的重点工程出自武汉设计。技术和人才优势突出,全行业拥有工程院院士11位、工程勘察设计大师27人,有设计单位364家,从业人员超过6万。而且,武汉工程设计体现出了很强的实力:武汉的大坝、特高压、高铁等专业跻身国际顶尖之列;在桥梁、海底隧道、水利、铁路领域居全国第一、世界一流;在冶金、化工、医药、电力、公路、水运领域属国内一流。“中国三峡、中国高铁……这些世界瞩目的工程,都与武汉设计团队相关。”金志宏说,武汉工程设计600亿元的年产值中,其中顶尖企业95%的业绩是在国内外其他城市创造的。
2010年,琴台之畔、汉水之滨,首届中国武汉工程勘察设计行业院长论坛通过了《琴台宣言》,宣告武汉进入了打造“工程设计之都”的“元年”,并形成了加快打造工程设计之都的两大共识:第一,要把工程勘察设计业作为武汉的战略支柱产业,来引领武汉的未来发展和培育城市的核心竞争力。第二,要大力打造武汉工程勘察设计业的产业集群,来延伸产业链和充分发挥行业的集群竞争力。
武汉工程设计产业继续走下去需要改变原有的发展方式。金志宏说:“科学发展观需要加重智慧的分量,要集社会各界的智慧通过谋划来做。依靠技术,需要发挥知识密集型的行业和人才群体的作用,不是蛮干,而是通过精密考虑研究、征求各方意见并形成方案后再有准备地去干。”
2012年1月23日,来自工程设计行业各领域的巨头们,携手成立中国武汉工程设计产业联盟,这正是武汉打造设计之都的重要举措。这支“联合舰队”涵盖建筑、市政、铁路、公路、水利、电力、冶金、机械等领域,目前的40家联盟成员覆盖了全产业链条,既有设计企业、科研院所,也有投资、咨询机构和建造企业。这是全国首个跨区域工程设计产业联盟,既有中央在汉企业,也有武汉本地院所,以及省外单位。其中,设计院都是各领域的佼佼者,包括中冶南方、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铁四院、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等。
工程设计企业都有各自优势,产业联盟将打破原来的竞争格局,进一步实现成员间人才、资源共享,延伸产业链条,形成“策划、设计、咨询”一条龙服务,形成提供工程项目综合解决方案的能力。用金志宏的话说:“正可谓磨刀不误砍柴工。”
记者也注意到,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是中国武汉工程设计产业联盟的成员单位。该院创新与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周林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我们是从事宏观经济、区域发展、产业政策研究与咨询的软科学研究机构,相对基于‘硬科学’的工程设计产业而言,综研院不是它们的同行。产业联盟邀请综研院加入,就希望综研院的‘软’与工程设计的‘硬’可以结合,为产业联盟及其成员的发展提供宏观的思维、经济与产业的视角。”从这点就可以看出,产业联盟一直思考并尝试在工程建设领域推进跨专业、跨行业合作的。
金志宏认为,这一模式的创新是合作不是恶性竞争。“我们是共同把蛋糕做大,而不是互相竞争去切割一块蛋糕。”产业联盟不做设计,而是将资源高度聚集,由单一行业的设计类型工程项目的竞争,转向跨行业和工程总承包(EPC)“交钥匙”的竞争,形成勘察、设计、施工、竣工验收、后评估、装备制造、关键产品供应等全过程工程服务。他说:“通过综合、集成,推动武汉大型设计企业实现了转型,这是科学发展观在工程建设和工程设计领域的体现。”
对此周林分析认为,我国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对工程建设的决策和管理带来的影响,特别是所造成的条块分割问题,到今天仍在各方面留下了深厚的烙印。从工程设计而言,造成了按专业划分过细,各专业之间形成了市场准入、技术标准、行业信息、人才流动之间的壁垒,使工程设计机构之间形成“专业化”发展的特征,很难向工程建设单位提供全面系统的解决方案。虽然实力强大的工程设计机构一直在向其他行业横向渗透,但新进入专业的能力形成需要较长的时间,同时从全行业角度看会带来服务能力饱和、市场出现恶性竞争的不良后果。武汉产业联盟的诞生,为整合过度细分的工程设计服务提供了一种新思路,而针对工程建设项目推出的综合设计就是可行的切入点。
谈及对武汉工程设计产业联盟的评价,上海通用武汉项目负责人说:“上海通用在武汉金口的项目由武汉工程设计产业联盟负责总揽设计,他们把原来涉及到十多个领域的40多个项目作为一个项目综合设计,让我们看到了设计联盟的综合优势。参与这个项目的运作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1位、工程勘察设计大师27人,而且分类众多的勘察设计领域里实现全覆盖,21个工程勘察设计子行业中领衔的都是优秀企业,这也让我们领略了设计联盟的实力。设计联盟对项目设计的全盘把控,让我们觉得放心,也很省心。”
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主任、中国市政工程协会会长金德钧评价说:“武汉通过产业联盟的方式把方方面面的力量根据需要组合起来,达到综合的效果,这是用优势互补代替无序竞争。”
综合设计:城市转型的核心竞争力
武汉市长唐良智在2011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说,以设计引领转型,对城市各类资源进行高效优化与配置,不仅可以推进城市产业的转型升级,而且在城市建设中通过规划设计可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
记者从《武汉市工程设计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要点)》看到,武汉要拓展绿色低碳新兴业务——借助国家突出强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倡导发展如绿色、低碳的再生能源、新材料、循环利用、垃圾处理等方面的新型业务,提高勘察设计产品的高新技术含量;借助信息技术、物联网等技术发展,实现新兴业务领域的拓展和传统业务的升级。
同时,武汉市工程设计产业的总体发展目标已经明确:力争“十二五”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产业利润突破100亿;力争到2015年产业增加值超过500亿。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以智力服务为特征的工程设计,不断扩大在中国和世界市场的份额,为武汉打造“工程设计之都”城市品牌,在武汉迈向国家中心城市的宏伟目标中担当重要角色。
金志宏坦言:设计联盟平台最大的优势和贡献体现在方式的转变,就是跳出设计行业来谈设计产业,将工程设计融入到经济体系中,体现出了设计创造的独有经济价值,确立了工程设计的地位。
设计的主体地位确立后,工程设计转型的核心竞争力就找到了,那就是工程建设的综合设计。金志宏说:“按照原来的方式组织设计的老路行不通,这就需要由设计产业联盟为推行综合设计开道。”
工程建设的综合设计具体是怎么组织的呢?金志宏解释道:“综合设计就是把原本是一个完整的东西被分成很多块进行的设计还原成一个整体进行的设计,所有的部分都在这个体系中,在一个项目的统领和体系下做事情,而不是把很多体系归并过来。综合的主体就是设计,在初期阶段从战略角度全面考虑,不是说原来已经有很多设计了再进行综合。”
“这样做的效果是,让综合设计的优势显现出来。”金志宏富有激情地谈起了综合设计在上海通用金口项目中延伸出来的收获,那就是提升工程管理的作用和地位,改变了城市建设互相打架的局面。通过整体规划、综合设计、统一建设,将原来零散的建设变成统筹指挥体系下的系统性建设,提升了原来在大型工程建设中被忽视的工程管理这一环节的地位。在以往的大型工程建设领域,工程管理很难真正发挥作用,按照常规的套路,市政、公路、铁路、电力、通讯等都是分兵把守,各自为政。由于每一个子项工程主体都希望自己是最省钱、最省时的,加上各个子项目建设又是分期实施的,从而极易造成整体资源配置失调,出现局部优而整体差的状况。而在综合设计的指导思想下,工程管理的作用就凸显出来。
谈起综合设计的好处,汪小茂很激动地说:“任何事情在设计阶段即使面临很多问题都可以在图纸上解决,可以规避很多问题,损害资源程度极小。但是一旦带着设计问题到了现场,不仅浪费投资,还破坏自然环境,这就是我们要避免的。”他认为工程综合设计可以从统一宏观角度设计最经济合理的线路,打破资源垄断,消灭重复建设,使成本效用得以最优化,让社会资源得到最佳利用,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周林认为综合设计的最大好处是缩小了工程建设单位与设计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改进了工程设计机构的利益激励机制,有利于工程建设项目实现微观效益与宏观效益之间的最佳结合。
中国武汉工程设计产业联盟副秘书长孙明说:“工程领域的综合设计在技术层面已取得很大成效,但我们认为目前只是一个初级阶段,还应向更高级的阶段发展。真正的综合设计就是像金口上海通用新城那样把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综合的大设计,这也是更深层次思考的问题。”他认为综合设计的目的不是单纯为了完成工程,而是要为人服务。在城镇化领域,工程领域的综合还不够,还需要融入更多的大行业的综合,包括政治、文化、景观、风俗、交通等。
多重效应:新型城镇化的多种路径
上海通用武汉产业园项目只是综合设计的一个突破口。正是综合设计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得以显现,中国武汉工程设计产业联盟才能赢得武汉市政府的两个大项目,并决定把综合设计推向全市。
一个项目是武汉光谷中心区基础设施综合设计。据金志宏介绍,武汉光谷作为新的行政中心,要从200平方公里扩展到500平方公里。中国武汉工程设计产业联盟负责对行政中心4平方公里的启动区进行基础设施的综合设计。“原来曾做过很多的设计,但由于是新城区,资源比较特殊,很多功能考虑不够,比如水系除了防洪、排涝功能,还要有能保持景观的功能。在综合设计下将考虑重新设计,已经规划的地铁带来的影响也考虑到了,设计时与地铁站点的联系、道路的 关系全部考虑进去,规避了地铁建设对交通的影响,还避开了重要区域的影响。”
记者从有关方面获悉,3月12日上午,中国武汉工程设计产业联盟组织有关规划、水利、市政、地铁、供电等方面的专家对综合设计组共同编制的《光谷中心区基础设施综合设计》进行了专家咨询。专家与综合设计组针对综合设计方案道路与轨道交通、设备管网、景观水系、生态绿网等方面的问题展开了讨论,研究形成了咨询意见和建议,认为在光谷中心区开展基础设施综合设计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光谷中心区路网、管网、水网、绿网的综合设计方案基本合理,深化后可进行下一步的设计。
另一个项目是2015年武汉园博园工程。这一工程的最大创新是在垃圾填埋场上堆造山体地形,建造一台、一塔两个制高点,以两桥相联接;以原有水体为基础,建造长丰湖湿地,与一台一塔交相呼应,彰显出大武汉的大美神韵和丰厚的历史底蕴。在武汉园博会的总体规划中,提倡新材料、新工艺、新理念在园林绿化中的运用,主张以创新彰显本届园博会特色,以转型推进城区建设。
金志宏说:“这是一块难啃的骨头,除了要就地处理垃圾,还要新建一个大型纪念建筑,水系、地铁、高压线等都要考虑。不仅需要核心的技术体系,还需要协调建筑设计院、园林设计、市政设计院、垃圾处理公司等多个部门。如果没有综合设计,难度可想而知。”目前项目正在推进,他们还有一个设想,就是通过综合设计让曾经的垃圾场变成一个绿色创新的科技馆。
当中国武汉工程设计产业联盟把成员间的合作落实到综合设计上时,他们发现前景无限。综合设计正在通过在中心城区、商业园区、公园、老城区改造等探索与实践,形成完整的模式,为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建设提供多种路径。
金志宏深有感触地说:“无论是新城建设、旧城改造,还是中心城区建设、农村功能的提升,工程综合设计都能发挥作用。而且,工程综合设计不仅在武汉适用,还为其他地方提供了广阔空间。”
目前,有不少单位和机构慕名前往武汉取经,对此,汪小茂强调指出,综合设计的推广需要强有力的指挥体系和同一个设计平台。记者在采访中也感受到,综合设计如何从工程领域跨越到城镇化领域更多行业的综合,将是一个大课题。新型城镇化呼唤更高层次的综合,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生态、景观、交通、风俗等多方面的结合。专家表示工程领域的综合跨越到城镇化领域的综合,以人为本才能落实,这就给我们的城市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的政府部门在这方面有更多的思考,产生有引导性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