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羞辱式执法PK中国式过马路
时间:2013-04-15 22:53:41  来源:观点中国  作者:邓海建 

     眼下的纠结是:罚钱了,好像执法者难免遭遇“执罚经济”的嫌疑;但如果不罚钱,靠教育又解决不了根深蒂固的惯性问题。那么,大屏幕曝光呢?这或许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程序正义上难逃合法与公平的拷问。
杭州、北京等多个城市对行人闯红灯、不走斑马线等行为开罚,然而行人不肯交罚款等问题使交管部门伤透脑筋。近日杭州再出新招,采用现场曝光新招升级治理“中国式过马路”。譬如杭州体育场路与保俶路口,一侧竖立着一块醒目的屏幕,屏幕边是一架DV机。交管部门用DV机记录不文明交通行为,并现场传输到大屏幕上,如果有谁闯红灯,就会“上镜”。(4月14日《新华日报》)

    “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从这个意义上说,近来中国各大城市集中整治中国式过马路,确实不仅仅裨益于交通安全。行人闯红灯,危害也好、性质也罢,的确不宜“柔化”。道路交通违法就是“违法”,违法不罚,即便有法不责众的借口挡着,也终究不是说得通的道理——至于“如何界定‘带头大哥’”、“如何面对耍赖的违法者”, 甚至如何应对南京大妈“人生能有多少个几百米”的“神反问”……都不能算多有难度的技术性问题。持之以恒、执法以恒,违法的嚣张才会因成本而收敛。

    眼下的纠结是:罚钱了,好像执法者难免遭遇“执罚经济”的嫌疑;但如果不罚钱,靠教育又解决不了根深蒂固的惯性问题。那么,大屏幕曝光呢?这或许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程序正义上难逃合法与公平的拷问:一者,曝光的手段,虽然看起来“无伤”,本质上还是轻量级的“游街示众”,幻想借助公开私隐的方式、以道德谴责内化为当事人遵纪守法的压力;二者,这种手段能不能有执法后的“痛感”,是个两说的事情。如果当事人“脸皮够厚”,又或者熟谙陌生人社会的明规则——难免会觉得“反正没有人认识我”,几次下来,羞辱的边际效应自然递减。又如果“大家”都“上镜”了,谁又会真正将之视为触及良心的羞辱呢?更重要的一点是:恰恰因为行人交通违法已经成为“中国式”、成为一种普遍而司空见惯的现象,在道德层面已经难有谴责的敏感共识。说得再直白一点,大家已经不将行人闯红灯视为耻辱的事情,那么,你再希望借助“上镜”来唤醒其道德自觉,靠谱吗?

    人行道旁的DV机,还是恪守其“取证”的本分吧。羞辱式执法显然不是中国式过马路的“对手”。据说浙江自3月起开始重拳整治行人闯红灯和过马路不走斑马线的行为,截至目前,已有上万行人因此被罚。不过,整治过程中,交警也遭遇了执法难,有人耍赖,有人辱骂交警,甚至还发生了数起行人不愿交罚款而殴打交警的事件。其实,越是执法难,越说明需要严格执法,越需要在法定执法程序中强化正义的力量——而不能剑走偏锋,寄望一些擦边球或小伎俩来扭转一种顽疾。
一句话,治理中国式过马路,最怕的,就是中国式执法。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