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04-09 12:25:12
来源:文汇报 作者:史博臻
中国超100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已逾百座,林毅夫称: 城市化是经济增速不可或缺内涵
从5日预热、6日造势、7日开幕,再到8日渐入佳境,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针对国内外热点话题讨论可谓妙语连珠、灵光乍现。几天下来,如果盘点论坛的高频话题词汇,“城市化”一定位居前列。就在3月31日,“中国城镇化高层国际论坛”刚在上海落幕。
有数据显示,中国城市化水平已经从1978年的17.4%提高到目前的52%,超过100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已逾百座。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出席今天上午举行的“中国改革议程:释放新的制度红利”分论坛时,再次评论了未来中国经济发展走向与城市化之间的必然关联,称中国未来经济发展仍将保持较高速度,到2020年之前,GDP增速能稳定在7%-8%之间。“这样一个伴随产业、就业和人口结构的高速发展变化,城市化是其中不可或缺且至关重要的必然内涵。”
推动人的城市化
林毅夫在分论坛上表示,城镇化是发展的进程,使得守土农民能够转移到城市来工作和生活。有数据显示,中国有50%以上的人在城市中居住,只有35%的人拥有城市地区的户口,也意味着占我国人口17%左右、近2亿在城市工作和生活的人,却享受不到城市的福利。这就使得很多农民工出现了“就业在城市,户籍在农村;劳力在城市,家属在农村;收入在城市,积累在农村;生活在城市,根基在农村”的“半城镇化”现象。
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称,政府要发觉城镇化不是城市这一简单概念的城镇化,而是人这一巨大流动体量的城市化,要使身在城市的农民工,心也能够居留下来,而不是几年之后回到农村的家乡。他还谈到,政府对于基础设施等硬件方面的建设仍然非常重要,但中国的政策导向开始侧重于更多地关注人的城镇化,包括各种社会政策,不仅是户口,还有商业发展。这样一来,中国的社会才能更加稳定,也才能获得进一步发展。
城市30%区域留给穷人
昨天举行的“城市化的质量”分论坛上,青岛市市长张新起的介绍似乎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以上两位经济学家的忧虑。张新起表示,城镇化过程中,政府必须满足农民工基本需求。目前关于城镇化问题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土地、户籍,还有教育、医疗保险。青岛外来人口较多,目前常住人口中农民工接近150万,这部分人在国家的户籍制等相关政策没有完全明晰的情况下,作为地方政府必须有满足他们基本需求的义务。张新起说,农民工的孩子在青岛基本上都可以属地化上学,也可加入医疗保险,但在户籍问题上,落在周边小城镇问题不大,但落在中心城区还存在一定难度。“这些问题必须解决,他们对城市有贡献,也是城市发展所需,在这种相互关系下解决他们的问题也是迟早的事情。”
EGIS公司工业能源业务部战略与发展总监劳伦马特(Laurent Malet)支招,他说,从同一个国家、同一个地区、同一个村子来的人,到了其他地区,他们很可能选择居住在同一幢楼、同一个地区,这将无法和外界一体化,从而成为“城市的孤岛”。“有必要创造一个社会的混合结构,比方说每个城市须有30%的区域留给弱势群体和穷人,换言之,每个地区都要有社会地位较高和社会地位较低的人,以及不同地区的人居住在一起。这将避免城市出现隔离状况,还能给城市带来活力。”
用“混合社区”治城市病
在几场论坛中,只要涉及到城市化的话题,专家学者们不吝开出多张“药方”,期待共同治理“好脏好乱”的城市病,期待未来“好山好水好热闹”的美丽中国。
《朱镕基传》作者龙安志(Laurence Brahm)认为,中国所面临的水危机要比任何时候的金融危机都要严重得多,而中国相关的职能部门和企业也注意到了环境影响将会成为城市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借助智能化来建设城市。
中国电力国际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李小琳表示,期待通过建造低碳城市,让新能源通过“智能电网”入户进家。她介绍,智能电网是将新能源与用户信息流、能源流结合,通过就地取材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随时与用户连接。但是在这方面,中国尚有距离。
“城市规划和硬件建设应该更加科学严谨。”在远大集团董事长张跃看来,要治城市病,必须改变一味以眼球为出发点的规划方案,他提出了建设“混合社区”的概念,因为目前工业区、教育区、商业区隔离规划,导致建设大量公路,人们又会把许多时间花在路上,从而能源大量消耗、空气质量下降。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在论坛上公开透露,目前国家发改委正在抓紧编制城镇化规划。“新型城镇化不是简单地圈地占楼,而是要有宜居的条件,在公共服务均等方面要迈出实质性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