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人民日报报道,近日,曾作为陕西省重点招商项目、投资2亿多元的阿房宫景区,在运营13年后将面临拆除命运,取而代之的是规模更大、耗资更多的阿房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昨日,此事又在网上引起义愤。新建就拆,拆了再建,甚至没完工就拆了再建;或建了就闲,闲了再毁,甚至没启用就无用了。对此,我们的愤怒和批评已经很多了,如缺乏长期规划、重复建设、权力审美、面子工程、巨大浪费和贪污腐败等。
可冷静下来,退回到当时的背景看,或展望一下远景,类似阿房宫景区这类建设,你还真不能说它们不是“民生工程”,至少是一部分人的。我们也不应简单地推论此类事都是地方政府在瞎折腾或专家在拍脑袋。
但,这里有一个程序缺陷,就是这类事大都是由当地政府及政府组织的专家论证说了算,缺乏民间的反复讨论、争议和博弈,也没有真正传达出广泛的民意和民智。所以,我们以后要预防和减少这类“民生工程”带来的巨大浪费和政府及专家信任的减损。目前,最急迫,也是最有效的做法,就是要做到有民主的民生。
现在政府所做的事,大都可装进民生这个筐,但多数民生里面包含着不同层次、不同收入、不同地区和不同文化民众的各自利益诉求,社会成员利益分化和观念分化及对民生理解的多元化,是一个既定和永远的事实。比如,如何搞阿房宫景区,当地人与外地人的利益诉求就不一样。
对一件具体的民生,大家各自有不同的利益诉求和不同的看法,这应该是好事。智慧或做得好的政府,可借此避免在民生上的重大失误,政府应该放手让民主为民生导航,绕开暗礁,即全面了解社情民意,并在此基础上平衡各方面的利益要求,做出既有利于整体发展,又兼顾各个利益群体利益的决策,如此就可能无大错,无大的浪费。
具体地说,做好让民主为民生导航,要做好以下三条:
一是真心地建设阳光政务,让民生重大决策流程公开化,不遮不挡,做最细的解释,最大程度地打破政府与公民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得公共权力真正服务于公共利益。这就要求从根本上改变“官本位”,使政府决策始终放在公民眼皮底下,供大家说三道四,评头论足。由“民意沸腾”入手解决一些民生问题或纠正我们执政中的偏差失误,应成为我们当下政治和社会生态中的常态。
二是执政者要极大地鼓励公民和社会组织对于民生的广泛参与,建立多种公民意见表达和决策参与的平台,不要再搞“一致鼓掌通过”和“个个兴高采烈”了。事实上,现在世界上比较优秀的城市,大都有很好的人民性。这些城市在建设规划上,发动民众参与,开展广泛深入的调查和征集意见。反反复复,不厌其烦,这样不仅把人民的意愿、看法、憧憬、建议吸收到规划指导思想中来,更可通过这些调查逐步建立起关心城市发展的“民智”人群、机构和制度。城市规划和管理办法,应该大多数都来自人民的意愿和建议,不能用“经过专家多番论证”来搪塞敷衍。
三是让民主与民生相互促进,特别是,一些领导不要以为自己把握“全局”、“站得高看得远”或“我为你们好”而藐视或忽视各种民意,更不能因“话难听”就堵塞言路。通过民主与民生相互促进,一方面可鼓励提升公民民主意识和权利意识,同时,可减少以至渐渐杜绝政府和“政府专家”对民生项目的“一言堂”,建设服务型政府,促进政治文明和执政水平,不仅有利民生,也推动民主建设。
但愿已通过专家论证的阿房宫拆建,能再补上民意这一关,看看百姓如何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