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城市的夜归者
时间:2013-04-01 19:13:05  来源:长江日报  作者:肖畅 

    武汉公交收班时间太早,这是个老问题。如今,盼望已久的地铁通了,然而晚十点就收班,又基本与“公交时间”同步。除了娱乐可以通宵达旦,十点以后的武汉几乎处于停摆状态。

    时间是如何确定的呢?主要的考虑因素,是人们夜间娱乐消费的一般时间规律。也就是说,下了班,逛逛街,差不多十点就该回家了。这里有个隐含的前提:一般人都是上的朝九晚五的班,有正常的夜间生活,总之作息规律。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上班时间正常,似乎也很难一探究竟。白天是工作,晚上是娱乐,城市的时间一分为二,想当然的就是如此。晚上既然是娱乐,时间可以、也需要自己掌控。而不超过一定时限的娱乐,其出行还可算基本需求,公共服务还是要照顾周到的。但有多少人是晚上还在忙碌,深夜才得收班回家?这个问题倒不是不能弄清楚,它可能只是被忽略了。

    公共交通收班时间的确定,也不能说没有调查。网上很多市民有反映这一问题,所得到的官方回复,又都是以客流量调查为依据,以说明收班时间定得还算合情合理。但客流量调查本身是值得讨论的。服务运行时段,可以看见明显的客流分布,但运行结束后呢?潜在的客流如何计算,有没有去分析?如果公交运行时间没有灵活安排,没有一些尝试、试验,有意去摸索人们最真实的出行规律,这种调查能不能采集到可信的数据?有的时候,不是我们的出行需求决定了公交运行时间,可能恰恰相反,公交的时间决定了我们出行的规律——这种规律又成为调查、研究的对象,反向推出了出行需求。

    公共服务当然需要成本,公共交通不可能24小时运行,这可以理解。但公共服务最大化,首先是满足多数、兼顾少数,以可以承受的成本服务于最多数人。那么,时间的确定至少需要细致的权衡,得有一个反复试探的过程。更何况,夜间收工、有夜间出行需求的人算不算少数,还是个问号。人们的职业形态日益丰富,作息时间参差不一,出行需求多样化,公共服务时间表有没有变动,有没有与时俱进呢?

    所谓主流人群,从谁能最大化地享受到公共服务,就可以获得新的定义。把主流人群简单视为城市发展驱动力,还是同时看做最大化满足服务的对象,也考验着城市的管理思维。朝九晚五,这种公务员时间一直就被假定为一般人的作息状态,它大概也成为了“主流时间”吧。可能管理者认为多数人搭车是方便的,但谁又知道,是不是更多人在夜间如丧家之犬呢?解答这个问题,至少要进一步的推进调查、统计,要做到科学、精确,这才是所谓精耕细作的管理。

    收班时间,是晚8点、10点还是11点,不过是一两个小时之间的权衡,背后却是多少万人能不能赶得上车的问题。也就是说,公共服务要精确计算人们的需求,正如计算税收可以精确到某个小数点,态度得严苛一点。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