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光“美素丽儿”涉嫌非法生产且掺杂过期奶粉后,昨天下午,上海工商部门立即对报道所涉及的问题奶粉沪上经销商进行现场检查,并要求全市下架问题奶粉。截至昨天下午4时,全市已下架“美素丽儿”(另称“天赋美素”)乳粉1300余公斤,相关情况正在进一步调查中。目前公安部门已介入调查,一旦发现涉嫌违法犯罪,定将严惩重处(《新闻晨报》3月29日)。
当然,可以肯定,上海执法部门在央视《每周质量报道》曝光后闻风而动,立即对相关问题奶粉经销商进行现场检查,并作出在全市下架问题奶粉的要求。完全应该得到肯定,也不能不说是雷厉风行。不过与此同时笔者业认为,如果问题食品的发现,监管部门的监管工作总是一再要落后于媒体,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还要依赖媒体曝光,那这样的“亡羊补牢”式监管本身就存在缺陷,应该提高。
首先就食品监管要求讲,众所周知,与其他商品有所不同,市场上销售的食品是入口的商品,食品质量影响的也是人们的身体健康。所以在监管上,是否能够在生产领域,是否能够在食品入口之前,尽最大可能地发现问题食品的存在,不仅与人们身体安全健康直接相关,同时还是衡量食品监管有效性的一块“试金石”。
在此具体就以这次的问题奶粉“美素丽儿”事件来说,固然在央视曝光之后,相关执法机关闻风而动,及时地对生产现场进行检查并对问题奶粉作出下架要求,无疑可以减少问题奶粉所可能给人们带来的食品安全风险,也称得上是一种“亡羊补牢”。但关键的问题是,且同时还是包括笔者在内的不少公众或许想问,为什么这个叫“美素丽儿”的问题奶粉新闻媒体能够发现,而作为专司市场监管的食品监管部门却不能、也没及时发现呢?而这,无疑应该是相关食品监管机关应该反省、反思的一个重要公共管理问题。
所以,面对这次问题奶粉“美素丽儿”事件,再连想到几年前也是央视曝光的上海“彩色馒头”事件,笔者在此忍不住想对相关执法机关说一句:食品监管工作要“亡羊补牢”,更要“退而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