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合肥都市圈应成安徽城镇化重点
时间:2013-03-25 18:34:28 

  面对新型城镇化的崭新课题,安徽该如何前行?日前,来自省发改委、省住建厅等单位的专家专门对此课题进行了探讨,以期能探讨出一条适合中部地区城镇化发展的可行路径。

  农民市民化

  应成城镇化关键

  对拥有全国5%农业人口的农业大省安徽来说,具备建设大城市条件的地市屈指可数,新型城镇化对安徽的意义不同于发达地区。“关注生态环境和农民市民化,应该成为安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键。”安徽省经济信息中心预测处的专家表示。

  据介绍,作为劳动力输出大省的安徽,农民工的市民化是城镇化大势所趋。而要真正实现新型城镇化,仍需鼓励相当数量的劳动力外移。“省内城市即便是合肥这样的省会城市,因为受制于经济发展阶段,对就业的吸纳能力仍比较有限,闲散的劳动力只能向省外转移。”专家建议,安徽可以联合劳动力输入省,搭建劳动力信息服务平台,及时提供和更新就业、住房、社保和教育等信息和相关政策;对外出务工时间较长,且愿意留在务工省份的,应与相关省份联系,协助解决子女教育、住房等问题。

  “安徽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集中在省会及沿江城市,其中合肥占30%。”专家建议,皖江地区尤其是合肥等市应依托自主创新优势,提升产业层级,提高工业化质量,尽量做到本地人口充分的就地城镇化;做大做强的同时,增强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和带动,并吸纳皖北、皖西等地区的转移人口。

  “双核两带”

  是城镇化重点发展区

  按照规划,2017年安徽城镇化率将达到55%,2020年接近60%,2030年达到70%。面对这样的蓝图,人口异地城镇化、分区差异明显、中心城市能级不足等问题成为安徽城镇化发展中目前依然存在的问题。

  “选择重点地区率先推进城镇化是引领区域城镇化水平稳步提升的有效途径。”省住建厅相关负责人认为,安徽应将合肥都市圈、芜马都市圈及沿江城市带、沿淮城镇带组成的“双核两带”地区,构建成安徽新型城镇化的重点发展区,并以此融入“长三角”、对接“中四角”、衔接“中原经济区”。据专家介绍,该“双核两带”重点发展区集聚了全省65.7%的人口,创造了80.3%的GDP,城镇化水平接近全国平均水平。“重点加快该重点发展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对提升安徽省城镇化水平具有决定性作用。其中,合肥都市圈把合肥打造成为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区域性特大城市,对实施都市圈一体化战略更是起到了龙头作用。”

  此外,专家还特别强调,要改变重物轻人的现象,注重提高城镇化的质量。据悉,今后安徽有望开展住房保障制度改革试点,进一步完善保障性住房制度,以解决农村转移人口的基本住房问题。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