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来临,近期,一份份素质发展报告册由学生带到家长手中。除关注期末考试分数外,家长还细细品读班主任对孩子的操行评语。“你就像冬日里的腊梅花一样招人喜爱,一双黑亮的眼睛,无处不显露着你的机灵……”读着手中三五行评语,家长纷纷面露尴尬,彼此互问,“这说的是我们家孩子吗?”(1月28日,华龙网)
家长质疑老师对孩子的评语,是基于家长对自己孩子的了解。孩子在家和学校会出现两种不同的行为,是因为孩子在众人面前具有表现自己的欲望,这种欲望无可厚非,是促使孩子进步和成长的动力。这就要从孩子本身的行为去做以评价。比如“劳动积极”、“学习勤奋”、“乐于助人“等等,这多少让家长能理解孩子在学校的行为表现,这种行为表现能使家长根据孩子的好恶来加以教育和引导。
但是,诸如“你就像冬日里的腊梅花一样招人喜爱,一双黑亮的眼睛,无处不显露着你的机灵……”之类的评论,让人看了之后,感觉是在写散文,不是操行评语。所谓的操行评语是指对孩子在学校内、在老师眼中的品质和道德操守。比如,孩子在学习方面是否勤于动脑、值日卫生是否认真干净、同学关系是否和谐、对老师的言传身教是否勇于接受等等。
从这种抒情描写式的操行评语看来,首先是老师没有真正的从孩子操守和行为入手,究其原因有二,一是老师只注重了现行体制的分数教育,对孩子的行为教育疏于一边,至于孩子的操守如何,不在应试教育的分数之列,那么对孩子言行和操守自然就不甚了解了,在此种境况下要让其给孩子写操行,确实有些老虎吃天——无处下手了,因此,也就只能从平日的印象中搜寻那个孩子长的如花儿、那个孩子的眼睛黑亮机灵成了牛头不对马嘴的操行评语。二是老师对孩子的教育只是流于形式,没有真正的把心思用在孩子的身上,抱着一种该上的课一节不落,该批改的作业一本不少,至于孩子学的好与坏、品行端不端与老师无关。如此境况下,让老师写操行评语,还真是勉为其难了!
其实,对于第二种情况我深有体会,孩子学习出了些问题,我在家教育无果的情况下去了趟学校找老师了解,结果老师很雷人的告诉了我一句:“你孩子怎么样你做家长最了解,老师只是负责上好课就是了。”当时我无语,由此,从这次老师对孩子的操行评语中可窥一斑了。
报道说为孩子写评语确实让老师很为难,甚至得花一个礼拜。更有甚者还得上网去百度写评语的模板,真是天下之大无奇不有。一个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如何,做老师的在了解不过,也就三言两语足矣,用得着如此大动干戈,惊动了“百度”?
孩子的教育,不是唯分数是求,更多的是从孩子的言行入手,教孩子如何做人、做事的道理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只要孩子的操守、品德提上去了,何愁学习提不上去?这就需要老师先要树立起良好地师德风范,要有“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感。如此,不会闹出把操行评语写成抒情散文的笑话,也唯有如此,才能配要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操行评语看似一个小问题,暴露出来的是教育对孩子操行教育缺失的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