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业绩增长跑赢GDP增幅的中国企业并不少。对于传媒行业而言,广告收入能够放大GDP的波动,在经济形势还不错的时候,广告收入以超过GDP的速度增长,并不是什么新奇之事。而回顾历史我们会发现,这一增幅和之前两年相比实际上明显降速,2010年和2011年央视黄金时段广告招标预售额连续两年保持近20%的增幅。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来围观央视的这场“豪门盛宴”呢?窃以为,把此次央视招标预售总额和2010年度省级广电集团的广告收入情况比较起来,才更有意思。
截至2010年底,大陆年营收总额超过100亿元的广电集团一共有三家,第一毫无悬念是中央电视台,第二是上海广播电视台,第三是湖南广播电视台。2010年央视整体广告收入超过了170亿元。上海广播电视台2010年广告收入为45.52亿元,湖南广播电视台则为42.73亿元。
上海作为中国财富的第一高地,上海广播电视台获得第二名,并不出乎意料。有意思的是湖南广播电视台,其单频道(湖南卫视)收入为全国卫视第一名,达到了36亿元。简单计算后我们会发现,如果没有湖南卫视的异军突起,湖南广播电视台本地频道仅提供了6.73亿元的收入,这一收入水平和湖南GDP整体水平接近。2010年湖南省GDP全国排名第10位。和央视一样,湖南广播电视台的广告收入能够位居全国第三,要感谢全国性市场带来的福利。我国电视覆盖率接近100%,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庞大的电视观众人群。
国内市场规模的大小非常重要,往往是一个国家文化产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本钱,而且这一“硬实力”很难被模仿和替代。通俗地讲,大规模国内市场能够保证文化产品在国内实现过得去的收益,而基于文化产品作为精神产品带来的复制成本较低的特性,到了国外市场,给钱就卖,就能赚钱。
遗憾的是,尽管我国已经超过德国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出口国,国际贸易整体上也表现为明显的顺差,但在文化产品领域却依然存在严重的逆差。究其原因,我国文化产业的问题明显表现为“诸侯经济模式”,也就是说,在各个区域之间,资源无法自由组合、流动,无法形成一个统一、规范、自由的文化市场格局。
美国的电视节目占据了电视节目国际贸易市场75%左右的份额,大国规模经济的福利被发挥得淋漓尽致,其电视行业的资源配置方式或许可以参考。美国电视业最著名的是广播网,全国市场由几家大的广播网分割,广播网内部是相对松散的加盟关系,即一个广播网自己主办的电视台并不多,但可以通过自己的节目资源和谈判地位吸引各地电视台加入联播网。一般一个广播网有150家左右的加盟台,这一数字在美国《1996电信法案》颁布之后进一步被放宽。这样做的好处就是能够实现更高程度的节目播出资源共享。
在我国,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只有一档节目,就是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新闻联播》被称为世界上观众规模最大的节目,而且在同一时段几乎垄断了所有的电视频道。如果一个省会城市能够收到50个频道节目的话,其中接近40个频道在晚7点黄金时段共同播放《新闻联播》,这样的集中供给所造成的注意力的吸纳能力,自然比黄金还要珍贵。所以我们不难看到,这一时段成为央视广告招标中含金量最高的一个时段了。
有人说,中国规模经济的收益实现方式和美国不太一样,但是从央视广告招标所实现的价值来看,却有很多共性,比方说,都得益于大国规模经济。作为全国性电视市场的第一巨头,2010年央视广告总收入接近前十名省级卫视的总和。原因不外乎,央视已成为全国性电视市场的最大受益者。
广电总局前不久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限制全国性电视市场中最活跃的地方卫视的娱乐节目,舆论认为,该规定客观上强化了央视新闻资源的龙头地位。在新闻资源占有方面,央视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覆盖全国的新闻采集网络和地方节目报送体制,这保证了它独一无二的关注度。
因此,央视广告招标的成就,不能只感谢良好的经济预期,还要感谢我们这个超大规模的国家,感谢它获得的独一无二的关注度。正是这些因素,放大了全国性市场的价值。
(作者系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