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艰苦的进城之路
时间:2011-08-14 10:05:20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夏佑至 

    有位师兄研究命相之学,前来请教的师妹和师姐络绎于途。她们的问题各不相同,但师兄的解脱之道完全一样,他教授的人生观,可以总结如下:人的生命正如一根蜡烛,只是一隅之明,种种不测却像四面有风阵阵吹来,随时可能将蜡烛吹灭;但正如你所见,烛火对风是完全无能为力的,要想不被风吹灭,唯一的出路是时刻保持火力旺盛———让我们的情感、理智、能力和信心保持在最佳状态,一点不能有闪失。

    经历了躁动不安的80年代,在整个90年代里,师兄作为人民教师,始终走在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上。他想尽办法,一点点把自己从偏远山区调动到丘陵地带,并在世纪末调进县城附近的郊区中学。世纪之初,他作为老光棍考上研究生,完成了华丽的转变,后来进入东部沿海地区的大学任教。我这个年纪的人很难想象这条路的坎坷程度。因为脆弱,所以要时刻保持强大,师兄从亲身经历中总结出的人生观,从悲观主义上升到超人主义,才能有心灵鸡汤———说鸡血更贴切一点———的效果。

    但我觉得,要得出这样的结论,倒也不必去推演《易经》———更不要说什么面相手相之术了。我们都学过老舍的《骆驼祥子》,熟悉那种稍一懈怠,就会坠入无底深渊的境遇。我们还在中国的农村生活过,观察那里的经济状况就可以知道,作为一个普遍的现实,除了彻底崩溃的时刻和随之而来的短暂的休养生息时期,农业经济始终保持着危如累卵的状态,如此情形已经持续了几千年。

    这种状况,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的黄宗智教授称之为“没有发展的增长”:产量增加源于不断投入劳动力,而不是生产率提高的结果,所以这种增长不可能持久。师兄尽管不是农民,却受制于农村的生活,尤其在90年代初期,他的工资由乡政府发放的时候。只要“没有发展的增长”这种状况不改变,不管师兄或骆驼祥子多么强调自己是超人,也有绷不住的一天。这不是虎妞使然,而是经济规律使然。

    经济学家看待工业化之前的农业,着眼于人口与产出的关系,术语称作“马尔萨斯陷阱”。道格拉斯·诺斯是新制度主义经济学的创始人、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他觉得,西方的崛起意味着制度终于调适到了某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更少的土地可以养活更多的人口。17世纪的荷兰率先做到了这一点,随后是英国,它们凭借的是商业和工业革命,毫不奇怪,这两个国家都有人多地少的问题,而土地较多的法国和西班牙因为动力不足,摆脱马尔萨斯陷阱的时间晚了两个世纪。

    作为一个中国人,看到这里,我感到非常痛心。因为在法国和西班牙逃离马尔萨斯陷阱之后又过了两个世纪,且承受了历史上空前绝后的生育管制,中国才看到解决这个问题的希望。照诺斯的说法,造成这种局面,人口本身不是问题,制度才是关键。

    我读到的第一本社会学教科书是费孝通的《江村经济》,又名《中国农民的生活》。这本书是1938年写的,我读到的时候恰逢此书写成60年,看完后心情很黯然,觉得中国农民的生活和60年前毫无区别———也许更辛苦一点。后来湖北有位乡党委书记李昌平给当时的总理朱镕基写了一封信,信里描述了一幅非常悲惨的农村景象,并且总结说:农村真穷,农民真苦,农业真危险。如果和费孝通的著作做比较,这封信没什么学术价值,但很有道德感染力。从诺斯的角度看,中国农民的悲惨境地乃是制度使然;他们遭到了有组织有预谋的剥夺,但既不能逃进城市,也不能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得到补偿,因为这个制度不允许人口自由流动,还抑制创造性劳动。这不是改善官员的道德品质可以解决的问题。

    《中国农民的生活》其实是费孝通的博士论文,因此写这本书时他还很年轻。在该书结尾部分,费孝通表达了自己热切的感情,希望国家能够强大起来,以便造就一个统一的市场,农民可以自由流动到城市和工业部门,早日摆脱岌岌可危的贫困生活。这种感情在中国知识分子当中是很常见的。从好的方面说,他们在道德和情感上和农民联系得很紧密。从坏的方面说,知识分子寄希望于强大有力的政府会解决中国农民的生存危机,最后发现自己不过是缘木求鱼。

     如果官僚手中的权力不受制约,国家就会变成农民的敌人,甚至是一切有志于改善个人生活的中国人———比如我的师兄———的敌人。整个90年代,有一个噩梦始终追随着师兄,那就是他随时可能重新沦为农民:一次婚姻、一次教学事故,都可能中止他。这种恐惧正是那套心灵鸡血命相学的来由。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