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5年04月13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DeepSeek锐评】从“回家做饭”到“外卖自由”:我们的餐桌真的安全了吗?‌
时间:2025-04-11 16:15:36  来源:城市化网  作者:蔡义鸿 

‌就餐环境卫生整洁是必须的

【导语】‌2011年,《城市化》杂志一篇《妈妈叫我回家做饭》的评论文章,将食品安全危机与城市化进程中的道德滑坡紧密关联。彼时,“染色馒头”“瘦肉精”等恶性事件频发,作者蔡义鸿疾呼:“法治的市场经济”才是破局之道。十四年后,中国城镇化率突破67%,2024年美团年交易用户数突破7.7亿、年活跃商户数增至1450万,预制菜市场规模达6000亿元。当“回家做饭”日益被“外卖自由”替代,我们的餐桌是否已挣脱“道德底线缺失症”?本文以数据为尺,回溯与追问。


一、从“底线失守”到“制度补课”的阶段性成果‌

1、‌立法突破‌:2015年修订的《食品安全法》确立“最严监管”原则,2023年新增“终身禁业”条款,食品违法案件查处率从2011年的67%提升至2023年的93%;


2、‌技术赋能‌:全国超90%县市建成食品安全追溯平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从2011年的89.5%升至2023年的97.6%;


3、‌社会共治‌:2023年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报告说,消费者投诉响应时间从2011年的15天缩短至2023年的48小时,食品安全满意度达82.7%。


这些进步证明:‌法治化、标准化、透明化是遏制道德滑坡的有效路径‌。

外卖窝点卫生条件十分恶劣


二、城市化2.0时代的新漏洞与旧痼疾‌

‌1、科技与资本的“合谋性风险”‌

●‌预制菜黑箱‌:据央视财经调查报道,2023年某头部品牌“料理包菌落超标”事件中,企业利用“中央厨房-加盟店”模式规避责任,涉事门店超60%未公示加工信息。
●‌算法操控劣质供给‌:研究显示,外卖平台推荐算法优先展示“高佣金低质量”商家,某三线城市抽检发现,月销万单的“网红炸鸡店”使用过期原料比例达38%。
●‌直播带货监管真空‌:2024年国家网信办通报指出,在2023年“网红辛巴糖水燕窝”类事件中,仅31.5%食品类直播账号具备合法经营资质。

2、监管的“数字化悬浮”‌

●‌智能设备沦为摆设‌:某省餐饮单位“明厨亮灶”摄像头开机率仅52%,其中23%画面模糊无法识别。
●‌抽检机制滞后‌:2023年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称,对“人造肉”“功能性食品”等新品类,国家标准制定周期平均滞后市场应用3-5年。
●‌跨区域执法梗阻‌:2023年《最高检典型案例》中,某跨省冷链走私案中,7省市监管部门推诿超40天,致25吨问题肉制品流入市场。

‌3、企业责任的“精致利己主义”‌

●‌头部企业“合规套利”‌:某乳企通过将牧场拆分给关联公司,规避“自检自控”责任,2023年其代工产品质量问题投诉量是自有品牌的4.2倍。
●‌中小商户“躺平式违法”‌:北京大学市场研究中心2023年的调研显示,一线城市城中村餐饮店使用“食品添加剂调味包”比例达71%,店主坦言“被平台佣金压榨,只能降成本”。

三、追问:谁来守护“舌尖上的城市化”?
当前困局揭示深层矛盾:‌食品安全治理未能跟上城市化“去中心化”“数字化”“资本化”的步伐‌。破局需系统性重构:

1、‌打破“数据孤岛”‌:参考欧盟《食品欺诈网络2023》做法,建立全国统一的食品生产经营者信用档案,违规记录与金融、税务系统联动。


2、‌激活“社会免疫”‌:推进美国FDA机制本土化,推行“吹哨人奖励基金”,按案件罚没款的5%-15%奖励举报者。


3、‌遏制“科技异化”‌:要求外卖平台公开算法参数并接受第三方审计,对“低价倾销”“流量挟持”等行为实施反垄断处罚。


‌【致原文作者】
蔡义鸿先生:
2011年,您以“妈妈叫我回家做饭”的朴素隐喻,撕开了城市化狂飙年代的社会伦理伤口。您的批判在今日依然锋利——当预制菜厂商用“科技狠活”替代厨房烟火,当直播间用“滤镜魔法”掩盖食材本色,我们不得不承认:‌食品安全仍是城市化进程中“未完成的现代性”‌。

但历史也给出新启示:您当年呼吁的“法治市场经济”,正在与数字时代的复杂性激烈碰撞。若制度创新始终落后于资本扩张速度,则“回家做饭”或将不再是温情选择,而是无奈退守。

或许,真正的进步不在于消灭所有风险,而在于让每个消费者拥有“知情”与“选择”的权利。这需要更彻底的透明度革命、更坚韧的社会监督网络——而这,正是城市化下半场必须书写的答案。

民以食为天


【原文】妈妈叫我回家做饭

刊发于《城市化》杂志2011年第4期

最近,笔者给妈妈通电话,妈妈要求我“自己回家做饭”,并强调“在外面吃饭不卫生”。笔者这才恍然大悟:近期食品安全恶性事件频频出现,“瘦肉精”事件尘埃未落,“染色馒头”“回炉面包”“牛肉膏”又接踵而来……


可见,妈妈是出于母爱,关心起笔者来了。常言道:“民以食为天。”然而,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似乎已经不是“在外面吃饭不卫生”和“回家做饭”那么简单的问题了,笔者隐约地感觉到这些“造假者”或“掺毒者”好像都患有“道德底线”缺失症。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近日在同国务院参事和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座谈时说,相继发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等事件,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


国产奶制品被检出含有苯甲酸、三聚氰胺;肉制品被检出“瘦肉精”;猪油中含有剧毒“六六六”和“滴滴涕”;桂花鱼含有孔雀石绿,多宝鱼被检出含有硝基呋喃类代谢物,有的还被检出孔雀石绿、恩诺沙星、环丙沙星、氯霉素、红霉素等多种禁用鱼药残留;鱼翅是用绝对不能食用的双氧水和厚碱胶等制作而成;蔬菜上农药严重超标;某地民工粮含有令人心悸的黄曲霉毒素,这种毒素是目前发现的最强化学致癌物!而给面粉制品里掺入增白剂、添加剂更是普遍现象……


如果说国产奶粉违法添加三聚氰胺事件是击倒中国食品业诚信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那么双汇食品的“瘦肉精”事件则是压跨中国食品业诚信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些没肝没肺的“奸商”可谓丧尽天良。他们连儿童尤其是幼儿的“主食”——奶粉都敢造假,他们如此祸害幼小的生命,到底居心何在?一公斤瘦肉精获利万元——暴利,可能就是这些“奸商”冲破“道德底线”的唯一理由!


商人何以无道德?有人说,这是商人个人的道德败坏问题,因此应该加强商人的个人道德修养。然而,有学者则认为,当某一个企业出现问题,可能是这家企业有一个缺德的老板,当一个行业出现问题,可能是行业监管出现了漏洞,可当所有行业乃至整个社会都出现了道德问题的时候,那只能说我们的监管部门都严重失职了,说明我国的教育体制和教育方式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曾有报载,日本一饺子馆的两位食客因食用饺子而死,次日该饺子馆老板跳楼自杀,其遗书写道:顾客因食用自己生产的食品而死,无脸面对社会和新老顾客,只好以死谢罪!然而,我国的某知名奶粉企业负责人因违法添加三聚氰胺而被判无期徒刑,却还在大呼冤屈并提出上诉。


我国当前正处于快速城市化进程当中,市场经济建设突飞猛进,但社会建设特别是道德文化建设明显滞后,客观上使得全民伦理道德得不到正确引导。在这种现状下,光让逐利的商人坚守“道德底线”,显然是无济于事的,生活在充满铜臭味的环境里,这样的“道德底线”约束力也是软弱无力的。


有学者呼吁:“法治的市场经济”才是好的市场经济,才是我们努力的方向。然而,没有了法治的守门人,那些翻云覆雨的资本就自然露出逐利的天性,如同闯进瓷器店里的公牛般肆无忌惮。只要能拉动地方GDP、带来若干税收和就业,道德就是一件穿在身上蒙人的马甲,法治也随之退位。


于是乎,笔者也就有了莫名的担忧,“妈妈叫我回家做饭”是否会变为“妈妈叫××回家卖红薯”……


(作者蔡义鸿系城市化网创始人、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