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2月18日
星期三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2024年北京人口蓝皮书发布​
时间:2024-12-09 16:49:31  来源:城市化网 
  2024年12月7日,由北京市委社会工作部、北京市社科联、北京市社科规划办、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北京市委党校(北京行政学院)主办,北京市委党校(北京行政学院)、北京社会建设研究会承办的“超大城市社会治理论坛暨《北京人口发展研究报告(2024)》蓝皮书发布会”在北京市委党校成功举办,会上发布了《北京人口蓝皮书·北京人口发展研究报告(2024)》。

  2024年北京人口蓝皮书共分为总报告、分报告、专题报告三个部分。总报告对北京市人口形势进行了分析和研判,分报告从人口经济活力、高等教育阶段人口、银发经济、生活服务业从业人员、京津冀城市群人才流动、京津冀人口协同发展等多个角度深度剖析北京人口发展情况。专题报告围绕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总报告对北京人口发展现状进行了整体分析,总结出北京人口发展的七大特征:第一,常住人口规模保持稳定。2023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为2185.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5万人,人口规模变动保持稳定。第二,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2023年北京市城镇化率达到87.8%,远超全国平均水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2022年北京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乡城比为41.4%,高于2021年。第三,少子化和老龄化并存,总抚养比上升,但仍处于人口“机会窗口期”。2023年少儿人口在北京市常住人口中所占的比重为12%,较2022年有所下降。2023年北京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494.8万人,占常住人口的22.6%,在常住人口中所占比重的增幅大于2022年。总抚养比从2010年的20.9%,增至2023年的38.7%,但仍处于人口“机会窗口期”,为北京新旧动能加速转换提供重要战略机遇。第四,文化素质和高质量科技产出均保持高水平。2023年北京市15岁及以上常住人口中,拥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者占56.6%。2022年北京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达546747人,每万常住人口中R&D人员达250.3人,远超全国平均水平。高科技产出水平高,2022年北京人均R&D经费排名全国第五,每万人发明专利申请数和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数均排名全国第二。第五,人口经济活力稳步提升,居全国首位。2015年以来,北京市人口经济活力稳步提升,假定全国平均人口经济系数为1,2022年北京市人口经济系数为2.23,居全国第一。第六,人口空间分布持续优化,梯度分布特征仍明显。中心城区常住人口比重持续下降,城市发展新区人口比重上升,2023年达到了40%,与城市功能拓展区基本持平,人口分布“多点支撑”特征明显。人口梯度分布特征仍明显,中心城区人口密度仍高于城市发展新区。第七,人口绿色发展见成效,绿色生产方式成效突出。近年来,PM10、PM2.5年均浓度持续下降,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从2000年的9.7平方米持续增至2022年的16.9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从2000年的36.5%持续增至2022年的49.8%。绿色生产方式成效突出,万元GDP能耗从2010年的0.425吨标准煤持续降至2022年的0.175吨标准煤。

  总报告基于北京人口发展现状及带来的新挑战、新要求,提出北京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第一,强化北京人口发展战略研究,进一步完善人口服务管理体系。继续强化人口发展战略引领力,建立完善人口监测预报预警机制,从就业、户籍、住房、医疗、教育、养老、托育等重点领域入手,不断健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将服务融入管理,不断提升人口登记管理和人口信息管理服务能力和水平。第二,重点领域集中发力,积极推动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立足家庭发展,满足不同代际、不同性别家庭成员发展需要,释放生育政策红利,需从建立生育友好财政专项资金,综合施策持续优化生育友好环境,进一步形成生育友好政策合力三个重点领域集中发力。第三,推进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进一步提升人才创造力。首先,积极探索稳定劳动力供给长效机制,持续创新青年就业、居住、城市IP、心理关爱、职业发展政策体系,优化青年人口成长成才环境。其次,高标准打造人才生态链,加强人才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一流的人才信息服务平台,加强人才服务队伍职业化建设,继续探索推广人才管家等制度,提升各类人才的凝聚力。再次,进一步激发人才创造力,打造全龄友好型的高质量就业体系,继续在就业监测基础上一体化推进科技、教育、人才工作,破除无效“内卷”,打造更加高效便捷的终身教育体系,完善就业服务平台,推动人才有序流动,继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力度,以更大力度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加大科技成果保护力度,深入推动科研人员薪酬制度改革,营造良好的科研成果产出转化生态。第四,以健康、参与、保障和产业为支点,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首先,构建一体化医养联合体系统。继续发挥北京市优质医疗卫生资源集聚优势,打造集医、药、康、养、护、防于一体,机构和社区融合的老年健康大系统。其次,进一步提升老年人力资源开发水平,将老年人力资源开发工作放到就业议题中统筹规划,更好发挥老年人力资源对就业市场的调节作用。再次,持续提升养老保障水平,深入创新筹资和支付模式,完善政府、市场、社会、老年人个人及其家庭共担的机制,持续创新养老模式,提升居家、社区、机构联动的效率和水平。再者,最大限度激发银发经济活力,进一步加强老龄产业立法,推进老龄产业标准化建设,强化养老需求调查,提升养老产品和服务供给精准性、多样性、可及性。第五,产业和公共服务双轮驱动,以京津冀一体化推动人口空间分布优化。继续结合不同区域特征和资源优势,推动多中心、高质量产业集聚空间建设,进一步优化交通布局,在养老和教育上重点发力,从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加大公共服务供给力度,用产业导入集聚就业人口,用优质的公共服务粘合人口,提升人口空间均衡度,在北京市内尤其要重视对城市发展新区人口和产业承载潜力的挖掘。第六,继续倡导节能环保,加快形成绿色生活方式。需要重点在立法、宣传、消费上发力,加强绿色生活方式建章立制工作,推进绿色消费标准化体系建设,明确权责关系和奖惩制度,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长效机制;营造更多宣传场景,创造更多宣传载体,找到更多宣传路径,创新宣传方式,营造绿色生活方式社会环境,让绿色生活方式外化于行、内化于心;继续完善生活垃圾生产、分类、循环使用激励机制,降低生活领域能耗,建设可信、高效的消费品以旧换新平台,进一步提升公共交通运力和舒适度,更大力度鼓励和吸引人们绿色出行。

  专题报告围绕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中的制度障碍、托育服务供需状况、儿童友好社区建设、职业女性工作—家庭平衡、隔代照料、托育服务国际经验等展开研究。围绕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提出以下主要建议:一是强化政府主体责任和顶层设计,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开展全生命历程生育支持,营造婚育友好的文化氛围,重塑适龄婚育观。二是坚持普惠性公共服务发展路径、提升普惠托育服务资源的配置效率,统筹推进托幼一体化建设、逐步构建家庭支持政策体系等措施。三是高度重视女性工作—家庭平衡问题,着力构建家庭友好型工作场所,完善“一老一小”服务支持体系,营造和谐互助的家庭文化氛围。四是强化激励和保障、加强资源整合和链接、提升儿童友好空间的家庭复合功能等,不断激发儿童志愿服务的动力,促进儿童公共服务均衡配置,以儿童友好带动全龄友好。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