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20日
星期四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张英洪:建设生态有机慢生活的美丽健康乡村
时间:2024-06-12 10:21:28  来源:城市化网  作者:张英洪 
——北京市顺义区龙湾屯镇柳庄户村调查

        2017年10月9日至14日,我们一行四人到北京市顺义区龙湾屯镇柳庄户村开展了驻村调查。

        一、基本情况

        顺义区龙湾屯镇位于顺义区东北部,地处顺义、密云、平谷三区交界带,距北京市区60公里、顺义城区30公里。龙湾屯镇辖有13个村,其中山里辛庄、七连庄、唐洞、龙湾屯、焦庄户、大北坞、丁甲庄7个为沿山村,柳庄户、南坞、树行、张中坞、史中坞、小北坞6个为平原村,全镇总面积面积56.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6万余人。龙湾屯镇地处半山区,山地面积达3.8万亩,占顺义区山地总面积近三分之二,林木覆盖率达72%,其中果树种植及采摘面积近1万亩,自然资源和红色旅游资源丰富。 享有“中国地下长城”盛誉的焦庄户地道战遗址就座落于该镇的焦庄户村,浩然先生曾在这里居住并著有《艳阳天》《金光大道》等著名文学作品。2017年8月,该镇被住建部列为第二批276个特色小镇之一。

柳庄户村位于顺义区东北部龙湾屯镇东南端,距顺义城区25公里,距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念馆仅有5分钟的车程,东邻安利隆山庄、樱桃幽谷以及华北地区最大的民兵训练基地。村域面积1192亩,其中耕地面积505亩。全村集体总收入465万多元,现有168户,常住人口450人,党员30人,村民代表15人。近年来,柳庄户村先后荣获北京市“五个好”村党组织、首都绿色村庄、首都文明村、国家级生态村、北京最美的乡村、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等荣誉称号。柳庄户村积极发展休闲旅游业,村内有分享收获有机农场、结合葡萄种植采摘的欧菲堡国际酒庄、传承火绘葫芦手工艺的葫芦艺术庄园等。该村将以顺义区“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加大舞彩浅山开发、建设慢生活主题小镇为契机,着力发展民俗旅游业,打造高质量休闲美丽乡村。

        二、所做的主要工作及体会

        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与各级干部座谈。10月9日上午10点左右,我们在龙湾屯镇政府机关第二会议室进行了第一次座谈,该镇党委副书记路元、组织部长高丰义、柳庄户村书记柳显苍、焦户庄村书记韩少林、七连庄村书记刘颖君等参加座谈。我们4人到柳庄户村后,又与村书记柳显苍、村支委李宝江等人座谈交流,进一步了解该村的一些基本情况。10月12日下午,我们与区委研究室张小军主任等人在龙湾屯镇政府进行座谈。10月13日下午,我们驻村的人员又集中到镇政府机关第二会议室进行第二次座谈,该镇党委副书记路元、副镇长王海龙、镇政府农业科长董桂霞等参加座谈。

        二是走村入户访民情。10月10日下午,我们在柳庄户村支委李宝江的带领下,集中走访了老党员柳显义、困难户王秀芝、民俗户张雨霞。老党员柳显义生于1949年8月,1986年入党,1988年任村主任,于2003年辞职,共担任村主任15年。柳显义任村主任时,曾动员该村的农民企业家捐款30万元修建村里的道路。当时柳显义的工资每年只有4500元。后来他的两个儿子都考上了大学,为挣孩子的学费,他选择辞职。困难户王秀芝(女)今年75岁,前不久摔了一跤,患有关节炎,正拄着拐杖,行动有些不便,她的几个孩子都有些弱智。她每月有500元的低保收入,其中村里补助200元。民俗户张雨霞(女)是该村现有的三户民俗户之一,我们4人正好住在张雨霞民俗户里,她家建有12间民俗居住套间。我们入驻时,兼业从事太平洋保险业务的张雨霞已外出日本等地旅游,在我们离开该村的前一天,她回到了家里与我们交流。张雨霞丈夫焦春季在现代汽车三厂上班,有时上夜班。走访时,我们分别送给走访户一袋米、一桶非转基因油。10月12日上午,我们又集中走访了村民代表焦仕存夫妇、李宗奎夫妇等。此外,我们还与朱淑平、杨美英、刘淑芝、彭桂荣等村民随便聊天交流,了解村民的生产生活情况。

        三是深入农场做义工。在与柳庄户村干部和村民交流中,我们得知该村将土地流转给分享收获农场。石嫣、程存旺夫妇创办的分享收获有机农场在国内外有机农业界享有一定的声誉。10月10日上午,我们专门到分享收获农场与石嫣交流讨论,并在该农场做义工。柳庄户村将30多亩土地流转给分享收获农场,包括土地上的10多个蔬菜大棚,分享收获有机农场每年支付给村里15万元租金,其中每亩土地每年交1500元流转费。目前已有800多户的会员享受该农场的定期宅配,会员价格分每年3000元、8000元两个等级,有机蔬菜价格分别以每斤17元、15元进行配送。我们参观完农场后,主动要求在农场劳动,先后分拣花生、摘黄瓜、用铁锹翻地等。此外,我们于10月11日下午,到柳庄户村委会门前的大街上进行园艺修剪。

         四是实地考察与调研。10月11日上午,龙湾屯镇党委、政府组织集中考察了该镇经济社会发展比较有名的几处文化旅游景点,主要有位于焦庄户村的地道战遗址纪念馆、焦庄户村史馆,位于唐洞村的东方乡土艺术创作研究院、位于山里辛庄村的舞彩浅山滨水国家登山步道登山口、位于柳庄户村的北京胡芦艺术庄园、欧菲堡酒庄、柳庄户村史馆。

        10月10日上午、10月12日上午,我们在村支委李宝江带领下,先后两次考察了由易来福养老服务中心在该村创办的老年餐厅及相关老年服务项目。柳庄户村年满60周岁的老人可以自愿选择到老年餐厅用餐,一日三餐。60岁以上老人每月交800元生活费,其中个人交600元,村里补贴200元;65岁以上老人个人交400元,村里补贴200元。老人可以到养老服务中心免费享受有关健康养老服务。目前该村有十七、八位老人在老年餐厅用餐。10月13日上午,我们还考察了分享收获农场租用龙湾屯村的200多亩有机果园。果园的负责人程存旺经理给我们介绍了果园的一些基本情况,目前正在修建高温大棚,4个高温大棚每个建筑成本15万元。在入户座谈中,我们也了解到了煤改电的有关情况,经过市区两级大力推动,农村煤改电在柳庄户村已经基本完成。在这方面,政府的补贴力度是相当大的。设备购置费约2万元,政府补贴90%,村民每户只需拿10%,约2000左右,加上铺地暖管的费用,每户掏4000-5000元即可完成改造。在采暖季,晚9点到早6点用电低谷每度电0.3元,政府给补贴0.2元,村里补贴0.1元,村民们实际不用拿钱就可以实现取暖,和原先的烧煤相比,既干净卫生还省钱,采暖效果也不错,我们入户访谈的村民表示很满意。

        在五天的驻村调研中,我们感到收获很大,主要有四大方面的体会与收获:

        一是加深了对“三农”的认识理解。一方面我们调研了解到了中央的各项政策在农村的落实情况,另一方面也极大地深化了我们对新时期“三农”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在交流中,我们也谈到,柳庄户村是中国农村的一个缩影,解剖了柳庄户村这一只麻雀,中国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中很多问题也都能迎刃而解,包括种植业、养殖业问题,农业发展、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问题,土地流转问题、农民增收问题、农民权利问题、农民医疗养老问题、新农村建设问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农村社会治理问题、基层党组织建设问题,农村传统文化保留和发展问题、生态文明建设问题等等,所有关于“三农”的问题,都可以在这里深入研究以找到破解问题的答案。

        二是目睹了京郊农村的巨大变化。我们在柳庄户村明显感到农村和农民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经过十多年来的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建设,农村的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柳庄户村规范有序,交通便利,村容整洁,大街小巷的道路全部硬化,村民生活明显改善,优秀传统文化得到继承与弘扬。疏解非首都功能、坚持绿色发展的理念,已得到普遍认同与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已深入人心,镇村两级干部的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农村政治生态与自然生态一样,正在朝着山青水秀的方向健康发展。

         三是感受到了干部群众的热情友好。镇党委有关人员多次与我们座谈交流,陪同我们考察调研;柳庄户村书记柳显苍介绍村里有关情况;村支委李宝江陪同我们参加各项调研活动。村民对我们的调研也给予大力支持,我们住在村民家里,村民让我们有种住在自己家里的温暖感觉。我们随时都可以与村民进行毫无心理隔阂的谈心交流。

         四是深化了对三农的思想交流。我们住在柳庄户村的4名调研人员在交流讨论中,不断增进了对农业发展、农村改革、农民生活的新认识。在与村民群众的共同劳动中,既体验了劳动的艰辛,也享受了劳动的快乐。我们每天都围绕有关“三农”问题进行热烈的讨论与交流,并对自身的工作经验、思想观念、人生追求等方面进行了深层次地检讨与反省,对中国“三农”的发展前景进行思考与展望,特别是对生态有机农业发展、转基因等问题进行了深度讨论与交流。在讨论与交流、认识与理解、检讨与反省、思考与展望中,我们在理想信念、价值追求、家国情怀、为人处事等方面,得到了新的启迪与升华。

         、存在问题及建议

         我们发现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农业发展后劲不足。柳庄户村的土地均已流转给外来的新农人和外来企业种植经营。一方面,村里将土地流转出去后就感到万事大吉,除了收取土地流转费外,对于流转出去的土地种植经营情况则不再关心 。长期以来乡村两级干部对农业发展的传统重视与习惯支持,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另一方面,外来的新农人与外来农业企业,其优势在于拥有现代经营管理技术 ,但其短板在于农业种植技能缺乏。该村到新农人租赁的农场以及农业企业承包的果园干活的农民,年龄大都在 50-60岁之间,有的在60岁以上。村里的中青年人普遍选择外出打工,而对从事农业生产经营不感兴趣。谁来种地、如何种地的问题,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重大的经济社会问题。

         二是农村人口老龄化严重。我们在柳庄户村里走访时,看到的都是一些老人,年轻人很少见到。该村168户,有30多户闲置农宅院落。总人口450人中,60岁以上的约90人,占20%。实际在村里居住生活的人口280人左右。农村人口的老龄化问题已日益突出,谁来养老 、如何养老的问题,已无法回避。同时,缺乏年轻人的村庄,也缺乏生机与活力。龙湾屯镇的其他村庄也同样面临人口老龄化问题。

         三是农民增收困难较大。2016年,柳庄户村农民人均收入18735元。中青年村民进城务工较多,例如村民焦春季,生于1976年,在北京现代汽车顺义三厂打工,年收入约4万元左右。除中青年村民进城务工收入外,该村农民收入来源主要有:村集体分红(含土地流转费)每年2200元,有10多名村民到分享收获农场干活,每天90元;有10多名村民到欧菲堡酒庄有机葡萄干活,每天80元。全村有3户民俗旅游户,如2016年7月31日正式开业的张雨霞民俗旅游户,到2016年12月,民俗旅游收入大约3万元左右。目前,该村农民收入基本稳定在这样一个水平上,再增收的难度较大。同时,由于老龄村民人口较多,相应的医疗费用支出也较大。

         四是乡村治理面临新挑战。随着城镇化、市场化的发展,人口流动和人口老龄化,使乡村治理面临最直接的挑战。随着大量中青年人口外出务工,村庄的老人和妇女居多,且经常居住生活在村内的人口不到常住人口总数的60%。这对村民自治提出了最直接的挑战。村民广泛参与村内公务事务的条件明显降低,大量的村庄公共事务只能由少数村干部作主。与此同时,进入该村创办有机农场、农业企业和其他文化旅游产业的外来人口,例如分享收获有机农场、欧菲堡酒庄、胡芦艺术庄园等人员,如何参与村庄公共事务的治理,目前还是制度空白。此外,虽然党的十八大以来,乡村的政治生态有了明显改观,但“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状况没有改变,镇村干部要接待安排来自市、区两级各单位各部门名目繁多的调研考察、督促检查、业务对接等各类人员。我们明显感到镇村干部日常的接待应酬事务繁多,忙于迎来送往、奔走于各种会场,难以挤出更多时间来谋划发展、服务百姓,也难以集中精力围绕提高乡村治理水平去创新体制机制、完善工作方式 。

        我们的建议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进一步提高认识,把建设生态有机慢生活的美丽健康乡村作为发展目标。龙湾屯镇的自然条件、红色文化资源条件优越。柳庄户村也已经成为北京市美丽乡村和中国最美休闲乡村。顺义区“十三五”规划提出将位于山区的北石槽镇、张镇、木林镇、龙湾屯镇、大孙各庄镇定位为特色镇,打造都市慢生活区,其中龙湾屯镇的规划发展目标为建设成为生态休闲特色镇、都市慢生活区。这个规划目标契合实际,符合生态文明发展要求。我们的建议是,要紧紧围绕生态、有机、慢生活、美丽、健康这几个关键词,对龙湾屯镇和柳庄户村的发展目标作进一步的完善、落实与提升。在生态方面,就是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重大论断,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将柳庄户村和龙湾屯镇建设成为生态文明村镇。在有机方面,就是要利用现有的分享收获有机农场等优势,大力发展有机农业,努力实现有机农业的全覆盖,杜绝和禁止转基因作物及其食品。在慢生活方面,要借鉴国际慢城的建设经验,对接国际慢城建设的认证标准,着力将龙湾屯镇建设成为国际慢城。自2010年至今,我国先后有江苏省南京高淳区桠溪镇、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雁洋镇、山东省曲阜市"九仙山-石门山"片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富川瑶族自治县福利镇、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玉壶镇、安徽省宣城市旌德县旌阳镇6个镇获得认证的国际慢城。这些国际慢城建设的经验值得借鉴。在美丽方面,就是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进绿色发展,在新的起点上建设美丽小镇、美丽乡村。在健康方面,就是要确保舌尖上的安全,把生产、消费生态有机安全的农产品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倡导和引领生态有机的健康的生活方式 ,拒绝转基因作物和转基因食品。要提升民俗旅游户和其他餐饮业的食料安全品质, 实现从吃饱向吃好、吃出健康的大转变,建设健康乡村。

        二是进一步明确定位,把发展生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作为主攻方向。包括柳庄户村在内的龙湾屯镇作为郊区平原和浅山区交界的一个镇,属于生态涵养区的范围。在座谈中,我们也了解到镇党委、政府一班人已经有了很多好的思路和想法。在推动镇域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建议镇党委、政府还是要进一步明确区域功能定位,通过明确定位和科学规划来指引未来发展。结合镇里的资源禀赋和实际条件,镇域内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建议以生态有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为主,适度承接中心区疏解的首都功能。要适应首都市民消费升级的需要和对真正安全放心有机食品的需求,以发展生态有机休闲农业为契机,在镇域范围内全面推广有机种植和有机养殖农业,鲜明提出打造“中国有机农业第一镇”的目标,引领和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环境改善。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优势,发展乡村旅游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三是进一步强化责任,把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作为重要任务。围绕增进居民福祉,积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继续推进和落实农村各项改革。凡是不利于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都要下决心改革与破除。要做好第二轮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有关具体工作,保障承包农户的权益。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办法,既要保障农民集体享有的集体所有权,也要保障承包农户享有的承包权,还要保障新农人、农业企业、合作社等新兴经营主体流转土地后的经营权。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规范分红办法,保障农民的集体收益分配权,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要深化宅基地制度改革,保障农民对宅基地和住房的各项权利。

        四是进一步提高站位,把努力提高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作为根本要求。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京郊农村居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既有物质的需要,也有精神的需要,既有社会公平正义的需要,也有自然环境优美的需要,既有对自身基本权利保障的需要,也有对各级领导干部清正廉洁的需要。新时代的乡村建设,既要着力建设好山青水秀的自然生态环境,又要着力建设好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要适应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提高乡村治理水平,重点是要围绕维护和发展村民的人权、产权、治权,不断完美健全自治、法治、德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不断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提高乡村治理能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乡村延续和全覆盖,使乡村基层党员干部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让乡村居民在良好的自然环境和政治环境中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

(张英洪系北京市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委员)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