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如何应对频发灾害
时间:2011-07-14 09:27:19
来源:新华网
1976年7月28日,唐山发生大地震,造成24万人死亡,人们仍然记忆犹新。去年,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的发生,不禁使许多人想到:我们所居住的地方是否安全?
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地下建筑与工程系教授卢耀如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实际上,我国有不少城市都存在着自然灾害的隐患,除了地震灾害之外,还有其他地质灾害以及气候灾害,都会给城市带来安全威胁。不过,人们不必为这些灾害过于担忧,但需正确认识,以尽早采取相应的防灾、减灾措施。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城市防灾能力建设不足的现象也日益凸显。卢耀如说,目前,我国很多城市人口在几十万、几百万甚至上千万以上,但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人口众多、高楼林立的城市的抵御能力却显得十分脆弱。如今,在城市发展中,建筑规模、经济实力等方面成为主要考虑的因素,防灾能力建设仍存在欠缺。
“树立城市防灾减灾理念,是当务之急。”卢耀如说,“城市建设发展应当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既要考虑如何提高人民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水平,也要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予以有力的保障。”卢耀如认为,城市建设应当综合考虑环境安全、经济发展与社会影响三方面效益,同时重视与城市发展相关的研究监测工作,如关注城市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开展城市发展的风险分析及地质环境调查、制定灾害风险管理机制、建立灾害预警系统等。
卢耀如指出,城市的运转涉及很多方面,应当提前做好预案以防发生突发性自然灾害。从影响城市安全的主要方面来看,要特别注意供水系统、能源供给系统、粮食等日常生活食品的供应渠道、城市主要交通干道、城市救灾通讯与对外交通渠道、城市消防系统、城市防洪防风暴系统、城市有毒有害产品生产工厂及仓库、城市逃生避难所及城市抗灾救灾物资储存所等的安全问题。
“自然灾害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可以采取得当的措施减轻灾害程度。”为了有效应对灾害,卢耀如提出城市防灾减灾工作的具体建议:
——认真研究各种自然灾害的灾害链,从中发现其对城市综合危害的规律性与特殊性;
——认真研究各种防护与减灾措施,制订切实可行的防灾减灾计划;
——认真考虑与城市安全密切相关的包括水、电、煤、食物、通讯等系统在内的建筑的抗灾能力,制订相关应急措施;
——认真系统地选择并规划抗灾能力强的市民避难所的建设;
——广泛宣传普及防灾、减灾知识,让市民了解自身所处的地质环境和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以及自身应在防灾、减灾中作出的努力;
——居安思危,经常认真举行防灾、减灾的演习;
——每人、每个家庭都应有相应的防灾、减灾思想准备和水、应急灯、食品等物质准备;
——重视建筑安全检查,特别是对人口密集的学校、商场、写字楼等公共场所建筑物,应加强安全检查。
——发挥大城市科技优势,建立灾害的综合预警系统以及迅速传送灾害信息的预报系统,以便迅速采取措施,避免受到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