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1-01 09:42:54
来源:东方网 作者:杨玉龙
上海闵行区委、区政府日前召开闵行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推进会,在印发《关于推进新时期闵行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的同时,还制订了《闵行区加强产业工人公共服务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引入社会参与精准对接责任,为产业工人创造更有温度的城市公共服务。(10月30日《工人日报》)
让更多产业工人能为自己的职业而骄傲,让更多能工巧匠涌现,离不开城市公共服务的跟进。据“优秀技术工人培育遇到的问题”中相关数据显示,19%受访者认为公共服务不够完善,另有26.7%希望政府能够在交通、住房等领域提供便利,有25.3%希望在落户、子女就学等公共政策方面给予倾斜等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产业工人的幸福感。
一方面是社会的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这些产业工人的付出,一方面是因为种种原因导致的产业工人流失,而且从现实来看,如何保留、稳定企业核心骨干技术工人队伍,已成为一些地方制造型企业负责人最关心也最为头痛的问题。因此,新时代,让产业工人“强起来”,首先应该为他们营造幸福和谐的成长与生活环境,而增强城市公共服务就是着力点。
上海闵行区《加强产业工人公共服务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无疑可圈可点。围绕产业工人素质技能提升、就业服务保障、住房保障改善、园区交通优化、教育提质、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完善等,又提出8大工程内含22项细分。而且,闵行区政府还引入社会力量参与产业工人公共服务,形成政府、市场、社会互为协同的氛围。
为产业工人提供有温度城市公共服务,关键是突出实际效果。以上述闵行区为例,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事业单位、产业园区利用自持的产业类工业用地建设单位租赁房向职工出租。鼓励相关部门与企业联合优化园区公共交通网络,通过搭建“定制包车”平台、共享企业班车资源等途径,提供通勤出行服务。这些无疑在解决工人们的现实难题。
当然,提供有温度的城市公共服务,也离不开公共文化建设。由于户籍身份、工作和生活环境的特殊性,产业工人无法真正享受到与城市户籍人口均等的公共文化服务,因此,这也就需要各地因地制宜出实招。比如,今年5月广东佛山出台的《关于加强产业工人公共文化服务的指导意见》就具有借鉴意义,就提出“文群共建”加强产业工人文化服务。
总而言之,产业工人是支撑起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城市发展不可忽视的群体,就当为他们提供有温度的城市公共服务保障。并且,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为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的产业工人队伍指明了方向,因此,各地理应担负起为产业工人服好务的重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