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1978年的17.92%上升到了2017年的58.52%,城镇常住人口由1.7亿人增加到8.1亿人,全国80%以上的经济总量产生于城市,城市发展波澜壮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近些年来,我国越来越多的城市患上了“城市病”,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资源紧张等众多问题越来越突出,这些“城市病”给人们工作和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
如何破解“城市病”?城市规划到底应该遵循哪些原则?国务院参事、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党组成员仇保兴在央视财经《中国经济大讲堂》从城市规划角度为我们做了精彩解读。
城市规划应遵循的三个最高原则
仇保兴认为,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是破解“城市病”的良方妙药,城市规划应遵循的最高原则就是要尊重自然和生态和谐,尊重当地历史文化,尊重普通人的利益。
01 尊重自然和生态和谐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城市建设应该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仇保兴认为如果能实现这个目标,把城市造就成山水城市,很多“城市病”就迎刃而解了。
但是,这要分阶段来进行:首先“要保护好城市周边的山水,修复被工业文明所破坏的山水,特别是水污染,只有这样做了以后,城市就会在山水环境中间呵护和支撑城市的发展”;其次要把周边的山水景观引入到城市里边。仇保兴以新加坡园林城市为例,说明城市规划要有园林,要见缝插绿,重视我国的园林文化。“中国的园林文化很值得自豪,因为我们是世界园林之母。”
02尊重当地历史文化
城市规划为什么要重视当地的历史文化呢?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仇保兴先以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如何修复古建筑为例,他说“欧洲许多城市都被炸平了,怎么去修复?当时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应该用现代化的钢铁、水泥、玻璃来建造新的建筑。
绝大多数的市民、建筑师、规划师持另一种观点,认为应该按照原汁原味,把过去遗留下来的遗迹和建筑形式恢复起来”。最后的结果是选择了尊重历史文化,修复了被破坏的建筑,人们惊喜地发现这些城市几百年来没有什么变化,每一个城市的特色都不一样,文化得到了传承。
仇保兴还以我国的杭州为例,西湖、钱塘江运河、历史文化、充满活力的现代城市构成了杭州独具特色的四张“面孔”,这是独一无二、举世无双的。上个世纪初波兰籍的美国规划师沙里宁就说过这样一句名言:“一个城市就像一本打开的书,从中可以读出市民的抱负、希望,看见城市如见人”。
03尊重普通人的利益
为什么要尊重普通人的利益呢?尊重富人行不行呢?仇保兴认为:“一个城市的规划如果不尊重当地的普通人,它就走偏方向了。”发达国家发展的经验已经证明,富人和穷人不能人为分开居住,应该住一样外观的房子,富人可以就近得到更多服务者的帮助,穷人也不用跑很远的路,就可以找到工作岗位,两者相得益彰。
城市的就业岗位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在这个生态系统中高收入者、中等收入者、低收入者要各得其所,这是做城市规划的时候必须要尊重的。仇保兴指出:现代化的城市必须是包容的,才可以得到健康发展,才可以少得“城市病”,这三个尊重构成了一个整体,这就是我们现代城市规划学最高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