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垃圾分类应多点“接地气”的实招
时间:2018-02-26 09:33:2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陆仁忠 
       在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琐园村,穿村而过的古街上,家家户户门口都摆放着两只不同颜色的垃圾桶,分别用来装会烂和不会烂的垃圾。春节期间,虽然游客纷至沓来,但这个古村落的主要街道上干净整洁,丝毫没有垃圾的影子。(2月19日,新华网)

  近年来,随着垃圾分类制度的深入推广,公众意识逐步提升,垃圾分类已开始走进基层、走进农村。但囿于长久的生活习惯的影响,以及对垃圾分类常识知之甚少,在我国不少农村地区,垃圾分类仍有不少“障碍”未清,其中最亟需解决的就是教会农村群众如何将垃圾分类投放。在这一点上,金华市无疑作出表率。

  “会烂不会烂、能卖不能卖,垃圾分类一点都不难。”这是琐园村孩童都能脱口而出的垃圾分类“秘诀”,也是金华市农村垃圾“二次四分”法的“精髓”所在。

  所谓“二次四分”法,指的是农户把垃圾按“会烂”和“不会烂”进行分类,将“不会烂”的垃圾再按照“好卖”“不好卖”的标准进行二次分类。村保洁员在农户分类基础上,再依次将分好类别的垃圾进行集中处置。

  通俗易懂的分类标准、简单易行的分类方式,构成了金华市农村垃圾分类处置的“主脉络”。无需太多的宣传,也无需过多的投入,简单一句口诀,就已经让农村群众懂得如何将垃圾分类。这就是农村推广垃圾分类制度需要的好办法。

  俗话讲,“招不在多,管用就行。”推广垃圾分类,少不了群众的积极参与,少一些复杂的办法,多一些“接地气”的实招,其实更能取得实效。尤其是在农村地区,给群众讲再多的分类细则、分类办法,其实还真不如“二次四分”法一样,一句话、两个桶,就解决了所有难题。

  近年来,类似的“招数”有很多,如北京的“干湿分离”法、济宁的“环保屋”、上海的“垃圾分类大作战”手游等,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通过最直观的方式让群众学会最简单的办法,这些都值得学习借鉴。

  人有千种,事有百态。各地方或有不同习俗,但垃圾分类的目的终归一样,就是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各地方政府都应多一些“接地气”的群众思维,少一些“一刀切”的简单推行,多结合自身实际,选择有针对性地垃圾分类办法,这样才能充分调动群众广泛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构建起长期可持续的垃圾分类模式。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