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1日
星期四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乡村与自然元素美化城市空间
时间:2018-02-07 14:21:11  来源:城市化杂志  作者:韩西丽 

4e919c26a411ae5d0896e1d8b47eaffa.jpg

  韩西丽: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博士、副教授

  城市化委员会交通运输专委会专家顾问

  韩西丽,北京大学博士、副教授,欧洲景观设计学教育联盟(ECLAS)会员,瑞典隆德大学可持续城市研究室(SUDes Urban Lab, Lund University Experts AB)成员。

  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户外空间与儿童健康、可持续城市设计、城市感知及城市生态基础设施规划设计。曾主持完成国家青年自然科学基金“城市邻里空间特征对儿童感知及户外体力活动的作用机制41001089”,正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城市空间过滤渗透性对儿童非机动通勤的影响强度与机制研究41471119”,参与国家科技攻关计划资助项目一项,主持和参与其它纵向及横向课题共30余项;在国内外专业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著作《城市感知》一部,编著出版书籍3部,参与出版其他专业书籍6部;曾获“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ASLA)2005成就奖”、环保部“2012年度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教育部奖励等奖项。

  随着快速城市化的推进,世界各地许多城市规模都在扩大。与古代城市相比,今天居住在城市的人们距离大自然越来越远,人们对自然的渴望和偏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树木花草、水体、动物甚至是未加修饰的泥土均能引起城市居民强烈的兴趣。

  无论是街道上成行栽植的行道树、街头阵列的树丛、公园里成片的树林,还是广场上孤植的树木,也无论是落叶乔木,还是常绿乔木,树木在城市户外空间中永远是塑造绿色及自然氛围的主要元素之一。在不同的场所,树木或者扮演主角,或者为雕塑、水景等其它环境元素制造背景,可谓是制造城市美好空间的灵丹妙药。

  体量较大的树木可以很好地降低乃至消除城市的钢筋水泥带给人们的压迫感,平衡城市灰色的空间感知。街道上体量较大的行道树在提供荫凉和分割机动车道的同时,使得人行道如同一个户外的绿色的建筑物,拥有可以随风摇曳的绿色“屋顶”和排列有序的“柱廊”。赋予了行人和骑车者更强的专用领地感,而且这样的人行道‘走廊’空间感随着行道树的高度和树冠的茂密程度在无限变化。高大且树冠茂密的大树如法国梧桐、榕树、榉树等可将街道两侧的建筑物的高层部分遮挡在行人的视线之外,如果将人行道上的视景看做一张张图片的话,树木在这些图片内占有50%以上的区域,有效降低了高层建筑物带给街道的压迫感。在晴日里,穿过树冠的阳光将建筑物的立面和人行道装饰的美轮美奂。即使是冬季落叶后的树木,千姿百态的树枝相互交叠,编制成一张透光的网,在天空和行人之间创造了一个视觉交流的新媒介。

7a0caea6fc5ba36a88f7bcbcee6f0497.jpg

区别于修剪整齐的草坪和种植整齐的行道树,未经精心维护的野草地、朽木以及周围自由生长的树木受到居民极大地欢迎(英国爱丁堡市利斯水道旁绿地)。

  喜欢树木花草是人的本能,城市可以用来绿化的树木种类繁多。然而,无论在哪里,人们普遍偏好去欣赏具有当地特色的树木花草,通过阅读他们而了解当地的自然气候、土壤和水文信息。这些树木花草带给城市空间一种特别的视觉服务功能,强化了城市空间的地域感和场所感。人们对于当地植物的视觉偏好具有强烈的时代背景。在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利用奇花异草美化城市环境或者自己家后院的审美取向已经不能满足维护城市环境安全的需要,加之现代主义城市设计思想导致的全球趋同化、地方特色快速丧失,这些现象除了引起建筑师的重视之外,也迫使景观设计师不得不去反思城市绿化的方式,例如最大程度地利用植物来净化城市空气和水体、为城市提供动物栖息地、降低建设成本和维护费用以及塑造强大的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系统从而为城市提供持续的生态服务等等。改变人们的审美取向,设计适合当地气候、土壤和水文条件的植物成为当代城市景观设计的前沿思想。昙花一现的植物被多年生的野花野草所取代、外来物种逐渐被乡土物种所取代,甚至城市里的菜园也逐渐多了起来,建成的项目均受到市民及旅游者的喜爱。总之,这一切努力都有助于解决当代的生态环境及地方特色丧失的问题,引导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

4b12ec50a3d8546bea300fb0513cb6c0.jpg

街道两侧巨大的小叶榕树的树冠相互连接,在街道上空形成绿色拱廊,人和树的高度比例约为1:10,行走其中,树木在视线范围内的比例约占50%,树木形成街道空间内的绿色屋顶,很好地将两侧高层建筑隐藏在人们的视线之外(中国深圳市华侨城)。

  近些年,世界各地出现了‘野花野草’式园艺的实践潮流,虽然存在时间不是很长,但受到普遍欢迎。如果分析一下它们受欢迎的原因,不难看出它们的独特之处。与以往城市公共空间中的规则式种植精心挑选的花坛、花床植物,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较为单调的形态、色彩和过度的确定性和预知性不同,这些将多种花草混合种植,任其自由生长,培育出可以共生的花草群落,它们除了拥有生态上较高的稳定性之外,同时提供多样性高的视觉服务,因为它们将‘参观者’变成了‘观察者’。如果仔细观察,多种花草组合及其非秩序性的种植方式所形成的景观具有高度的场地差异性,观察者身旁的植物组合色彩、种类可能和两米之外的另一片花草所呈现的形态和效果存在很大差异。此外,这种新式园艺在很大程度上为一些自发生长的花草种子提供了机会,因此其中常常隐藏着许多值得人们去发现的植物信息。总之,野花野草式园艺赋予花园不确定性和可探索性,提高了人们的视觉感知兴趣。

86410fe4f74cdddfd82233074b27155c.jpg

‘野花野草’式植物种植赋予空间独特的品质,该场所由建筑设计师彼得·卒姆托及荷兰景观设计师皮特·奥多夫合作设计(英国伦敦海德公园蛇形画廊户外展馆2011)。

  人们热爱‘野花野草’式园艺的另外一个理由可以解释为它们与几何式的、规则的、秩序性强的城市空间形式形成强烈对比。越来越多的水泥盒子和巨大的城市尺度,让城市空间缺少了某种自由、放松、随意之感。而粗放式的种植、管理和维护方式赋予这种新式园艺弥补现代城市空间视觉服务所缺失的部分,也是人们乐意去追求的内容。欣赏一处种植规整、精心照顾的郁金香花园之时,人们感叹的是它们的美艳,可能你瞬间有一种想精心打扮一下自己再去欣赏、或者需要注意一下行为动作才得当的想法。与之相反,当你走在一处野花野草种植区的时候,不规则的、随意地种植和植物的自由生长与规则式的城市空间形成强烈对比,甚至有泥土的味道和各种杂草的痕迹,这种‘野趣’赋予了花园令人心情高度放松,视觉上有一种重获自由之感。

5584a501b247c3aceff6d16a3f5d1690.jpg

草本植物结合蔬菜种植,赋予场地一种自由、放松的氛围(英国伦敦市泰晤士河南岸的一处屋顶花园)。

33af871c07ed57a55367bf46d253a37d.jpg

弯曲、不规则的树干形态增强了人行道空间的趣味性和场所感,与街道对面新栽种的树木相比,这些四季常绿的松树平衡了北方城市冬季灰色的城市空间(中国秦皇岛市)。

80b632c30c0884a65e0e653b46eb01ea.jpg


  位于英国伦敦市海德公园内的当代艺术画廊-蛇形画廊(Serpentine Gallery)于2011年的展览-“封闭的花园”是最具代表性的案例之一。蛇形画廊每年都会聘请一位国际知名的建筑师重新设计画廊的户外展馆。这里成为一处建筑设计探索的实验场地。2011年的展馆设计由建筑大师-彼得·卒姆托(Peter Zumthor)和著名景观设计师皮耶特·奥多夫(Piet Oudolf)合作设计,他们为人们创造了一个独特、精美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师希望这个展馆能够鼓励参观者成为观察者,旨在帮助来访者享受身心放松的时光,安静地观看,这些与自然元素之间的交流机会也许能成为激励人们进行社会交往的媒介,即通过设计丰富的感觉和情绪,进而对人们在建筑空间中的活动产生影响。参观者面对花园中郁郁葱葱的植物而心旷神怡,被美丽的花园吸引来的蝴蝶为整个环境增添了城市中难有的生趣。皮耶特·奥多夫是一位杰出的园林设计师和新种植运动的领军人物,他的杰出成就在于强调了‘植物构成建筑中自然属性的重要性’,并运用草本植物的调配种植加以表现。他以多年生草本植物创建出的独特园景在形式上发展延续了植被的生命期。他从植物的结构、形式、纹理与色彩等方面进行选择,构成多种不同形式的艺术表现形式。皮耶特·奥多夫还倡导园林设计的一种新导向,即接受植物整个生命周期,欣赏它们在四季中展示出来的不同的美丽,通过设计把自然带回人类的生活环境,这个项目为此提供了一个最好的机会让人们在一个远离大都市的冥想花园之中反思和放松。正如彼得·卒姆托所说:“我们来自自然,之后还是会回归自然,我们只是一个巨大的循环中的一部分”。也许这是为什么人们对于这种新式园艺有一种本能的热爱的冲动。

f235c118c0813a8c3b4544dc2fc3e286.jpg

冬季胡同里的行道树,千姿百态的树干及枝条相互交叠,编制形成一张透光的网,在天空与行人之间创造了一个视觉交流的新媒介,人和树的高度比约为1:10,树木在行人视线范围内的比例约占40%(中国北京市胡同)。

83158dc75441f14dda37ca8e7d5c8cf7.jpg

背靠岩石坐息于卵石海滩之上,静静地欣赏蔚蓝的海水和白色海浪的整体美景(法国尼斯市海滩)。

7ca48b8de60d7fb9fc4136ce53b79e2d.jpg

蔚蓝的水面与天空连成一片,平静清澈的水面上空盘旋着海鸥和水鸟、不断进出港口的船只,这里繁忙与平静同在的环境氛围吸引着市民坐息观望(西班牙巴塞罗那市)。

  除了花草树木之外,水体作为一种液态的景观元素永远吸引着人们的眼球和身体。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对越来越远离大自然的城市生活来说,水体则显得格外宝贵。不管是大海、河流、湖泊、池塘等自然水体还是人工运河、水渠、水池、喷泉等人工水体,水体无疑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水体的形式可谓千姿百态,其中均蕴含着丰富的视觉感知机会。人们喜欢观看浩瀚无边、波涛汹涌的大海,喜欢平静的或者波纹细碎的湖面,也喜欢跳跃的喷泉和鱼儿游来游去的池塘,甚至广场上的一处几厘米深的凹地雨后也能将天空纳入其中,吸引人们驻足仔细观察一番。

  对于高度人工化的城市来说,由于空间的限制,加之水体的动态特性,使得水体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得到约束,不能完全自由地存在。例如人工处理过的河堤和湖岸、各种圆形或方形的水池以及形形色色的喷泉、跌水等城市水景。水体的人工化干扰程度越低,蕴含的视觉感知信息则越丰富,从而具有将市民和旅游者从参观者转变成观察者的能力。居住区或者公园里一处生态驳岸和池底未经固化的水池,不但可以从中欣赏天空、树木及建筑的倒影,也可仔细观察池中绰约多姿的莲藕、荷花、水草以及栖息于水池里的青蛙、成群的蝌蚪和低飞在水面上的蜻蜓甚至苍鹭。夏季的傍晚,微风徐徐吹来,蜻蜓时而在池塘上空盘旋,时而俯冲下来,用尾尖在水面上轻轻一点,水面泛起一圈一圈的涟漪,这一切赋予了城市水景无穷的视觉趣味。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