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自己通过了企业招聘的笔试和面试,还入围了最后的考察程序,为什么从此再无音讯?11月23日,江苏建湖人张斌驰向记者反映了他的应聘遭遇。银行的答复是“第一学历太低”,至少需要全日制本科。招聘启事对第一学历并没有特殊要求,如果真的是学历不符,为什么还能参加笔试、面试和进入考察程序?张斌驰感到很不解。(11月24日《现代快报》)
网上有一个段子是这么说的:“文凭不过是一张火车票,清华的软卧,本科的硬卧,专科的硬座,民办的站票,成教的在厕所挤着。火车到站,都下车找工作,才发现老板并不太关心你是怎么来的,只关心你会干什么。”不管你是博士还是专科生,不管你是全日制本科还是专升本,是骡子是马牵出来溜溜。所谓“英雄不问出处”,在就业竞争面前,谁都没有丹书铁券。
然而,现实似乎并不是这样。张斌驰从笔试到面试,一路关斩将。如今却说第一学历太低,那招聘简章上为何不事先注明?银行的契约精神又在哪里?银行招聘如此逗你玩,显然难以服众。用人单位“用相马代替赛马”,不仅损害了求职者的平等就业权利,而且破坏了正常的就业秩序。
在现实就业生态里,不仅非全日制学历者被歧视,即使是毕业于重点大学的博士,在求职中也会遭遇学历被“查三代”的尴尬,有的仅仅是由于本科不是出身“211”、“985”院校也被拒之门外。用人单位选人如此先入为主,唯血统论英雄,罔顾学生实际工作能力与后天成绩,剥夺非全日制毕业生平等参与就业竞争的机会,坐实了一考定终身的论调,加剧了教育与就业竞争的残酷性。
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与原央视主持人王志有过一番谈话。易中天坦诚自己当时是以高中文凭报考的武汉大学研究生。他调侃说,“因为我正在教高三的语文,我的学生就要去参加高考,我跟他一起进考场倒也没有多丢人。但是万一如果他考上了我没考上,人就丢大了。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越过这一级,直接报考研究生。”按照如今的研究生报考条件,高中学历的易中天连报考研究生的资格都没有,如何念研究生,做教授,当博导,在《百家讲坛》“开坛论道”?易中天连专科都没有上,如果“学历查三代”,追查他本科上的是什么学校,易中天的命运恐怕要彻底改写了。
毋庸讳言,近年来,随着高校大量扩招、学历的含金量降低是不争的事实,好多毕业生有“学历”之名无“学力”之实。也不可否认,全日制毕业生高考成绩不错,但是一考定终身的并不能全面反映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更不能决定一个人的后天的发展。正如全国政协委员王长华所言,高考虽然重要也不过是一次考试,再优秀的学生也有考场失误的时候,不能总是用这场考试来肯定或否定学生高考以后的成绩和能力。非全日制毕业生第一学历较低,并不意味着他们的工作能力与责任心不强。用人单位为何不能给他们搭建一个展示能力的平台,给他们公平参与就业竞争的机会呢?
对此,一方面用人单位要反思人才观,改革人才选拔机制,摘下学历血统论的有色眼镜,科学考查求职者的实际工作能力与综合素质,真正做到“唯才是举”、“唯能是用”,不再盲目攀比员工学历与毕业院校;另一方面,政府要带头清理、矫正自身用人歧视条款,营造公平就业的气氛,让公民平等参与就业竞争。比如公务员招考与事业单位招聘,就应带头破除学历歧视,给普通院校毕业生与自考、成考文凭求职者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用法律制度的力量打破学历血统论,改变“相马代替赛马”的用人怪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