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4月19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张颐武:大众文化短板,软实力也很难“长”
时间:2017-10-26 08:40:39  来源:环球时报  作者:张颐武 

    们对文化软实力建构中大众文化的作用,存在一种矛盾心态。一方面认为我们的大众文化大多在模仿,比起美日韩影响力不够。另一方面,看不起、或者不想看大众文化,觉得大众文化无足轻重,大众文化产品、偶像明星等不需要认真对待,只要随便弄弄,比如靠资本一捧就能成功。这两种看法都是简单的,它们既忽视了大众文化对软实力的巨大作用,也忽视了大众文化发展的复杂性和难度。

  文化的影响力有很多方面,而大众文化方面的影响力往往对社会产生更重要和切实的作用,它可以影响公众对一国文化的认知和理解。人们普遍认为,美国文化软实力很强,其高端文化固然起到作用,我们也不能忽视它在大众文化方面的影响力。美国的好莱坞电影、综艺节目、流行音乐等多年的积累,和众多偶像明星一起构成美国软实力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当年迈克尔·杰克逊和麦当娜影响了一大批苏联年轻人,甚至有些研究认为他们对冷战结果都施加了相当的影响。因此,不理解大众文化传播的意义,不能在大众文化领域具有影响力,一个社会或国家的软实力就会有自己的局限性。

  还有一个文化传播领域的规律性现象是,大众文化的传播相对于经济发展往往是相对滞后的。大众文化方面的影响力,只有在经济实力和综合实力的支撑下才可能有更大彰显。美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GDP就已经超过英国,但其文化影响力在全球的真正确立是20世纪30年代之后的事情。至于日本经济起飞是在上世纪60年代,韩国经济起飞是80年代,而它们真正形成东亚的文化影响力都有20年左右的滞后。而且,光有综艺节目或好剧还不够,年轻偶像也是不可或缺的,最典型的就是韩国的例子。上世纪90年代初,日本偶像在东亚影响颇大,当时都觉得韩国明星很土很不入流。然而,韩国先在本土发力,现在韩国明星在东亚的影响力似乎已经远超日本。

  大众文化传播是一个复杂过程,资本的运作、文化规律的掌握、明星的培养等都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它有点像制造业的发展,文化产业或偶像制造一开始也需要长期的借鉴。日本经历过对美国文化的模仿或挪用的阶段,韩国也经历过对日本文化的模仿阶段。当然,模仿阶段被人看不起是正常的,但我们自己要有一个客观认识。有人对今天一些年轻明星从韩国出道有微词,其实这就是借鉴和挪用的过程。

  我们现在迫切需要做的是要在自己的文化市场上先建立起自己的影响力,先让本土的年轻人喜欢。看看世界电影史,美国也经历过欧洲电影占优势的早期,后来好莱坞影片才逐渐占据本国市场,进而形成全球影响力。日韩的大众文化也是如此。只有在本土站稳脚跟,才能在全球传播中获得大成功。

  中国文化市场规模大,这是优势,谁也不能忽视这个市场,因此,在这里容易学到更多经验,也容易更快发展。这些事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也没有想象的那么难。只要既加强监管和社会监督,也让市场更好发挥作用。中国人的能力并不差,我们在制造业等方面的成就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比如高铁,就是在引进的基础上,经过努力实现了综合创新,再走出国门。本土的影视作品、综艺节目、音乐作品或偶像明星等的产生,都需要有这样的过程。

  现在,我们一方面应对很多萌芽的新现象谨慎对待,对正在发展中的现象冷静理智地看待,鼓励新的增长点,另一方面还是要有耐心,不必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同时给予大众文化相对的重视和认真的理解。当年对高铁,很多人觉得它不可能获得成功,现在看看就很可笑。对大众文化也是如此。在防止出现弊病的同时,我们需要更积极地看待大众文化的发展。(作者是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城市化委员会专家顾问)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