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日,雄安新区将迎来宣布设立半年的日子。今年4月1日,新华社授权发布的短讯引发了世界关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新区规划范围涉及河北雄县、容城、安新3县及周边部分区域。
而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等,都被纳入新区任务之中。
半年过去,这个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建得怎样了?在研究者眼中,它发生了哪些变化?又有哪些值得关注和期待的亮点?
记者通过权威专家回访和雄安实地探访,再次近距离揭秘雄安,解读这一“千年大计”。
半年记·问雄安 雄安能否留住人才?肖金成:这个问题要逐步解决
肖金成,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原所长、城市化委员会专家顾问
“我们80年代有深圳、90年代有浦东、现在新世纪选择建设雄安新区。在不久的将来,会崛起一个现代化的新兴城市。”今年4月1日,雄安新区设立之初,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原所长肖金成曾对封面新闻记者这样展望雄安新区的前景。
如今,半年时间过去,雄安新区的一些规划设想已陆续披露,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组长徐匡迪的说法,雄安新区规划将在9月底告一段落并提交中央审查。
新区住房将实行租售并举
肖金成:严格落实了中央政策
9月10日,雄安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刘宝玲在面对媒体的集体采访时表示,雄安新区将不搞土地财政,不走房地产主导的城市发展老路,未来将在房地产方面进行创新,实行租售并举。
具体来讲,不搞土地财政就是政府不再以“卖”地为主,土地使用权为政府与老百姓(603883,股吧)共有,以往的房地产开发“变身”为房产开发,开发商根据新区规划建设方案,按照市场机制进行开发建设。建好的住房将实行租售并举,其中公共租赁住房是大头。
“雄安新区不能像过去其他城市那样搞土地财政,那样会提高它的建设成本”。对于新区的土地政策,从事国土开发研究工作的肖金成表示赞成,他指出,新区未来不是靠土地收入来搞基础设施建设,也不靠土地财政来维持机构的运行。
不靠土地财政,新区财政靠什么?新区管委会负责人透露,未来财政收入主要来自税收收入,以及土地增值收益。
对于新区的住房政策,肖金成解读说,雄安新区的政策严格贯彻了中央“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一理念,虽然具体的政策还未公布,但租赁制应该是未来新区住房供应的主要方式。
征地补偿不搞“一锤子买卖”
肖金成:农民未来生活有保障
9月9日,雄安新区建设“第一桩”在容城县马庄村打下,这标志着新区建设序幕正式拉开。马庄村村民姜俊明成为第一个签下临时占地补偿协议的人,按照临时占地协议,他将获得4147.5元补偿款。
值得注意的是,这笔补偿款并不是对村民的全部补偿,据管委会负责人透露,政府对农民的占地补偿,将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对农民的一次性补偿,还有一部分是折成“股份”,农民每年可以按照一定比例分红。
“按照股份给农民进行分红,这样农民每年有固定的收益,其利益不至于受损。”肖金成指出,这种补偿办法可以使农民的未来生活有所保障,同时也有利于缓解征地过程中的阻力。
新区如何留住人才?
肖金成:逐步完善公共服务
在中央规划的蓝图中,雄安新区的主要任务之一是“集中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非首都功能疏解将改善京津冀地区的整体环境”,肖金成解释说,目前河北经济主要以重工业为主,高排放高污染的企业比较集中。雄安新区的建设可以使北京把一部分服务业转移过去,有利于河北的产业结构调整,从而改善京津冀地区的环境质量。
“协同发展意味着北京和河北的差距要缩小,这个缩小不是把北京压下去,而是把河北搞上来。”肖金成表示,未来要把雄安新区建设成北方的深圳与浦东,所以雄安新区的规划关键是要聚集产业,至于雄安新区可能会发展什么产业?他认为高科技工业、现代制造业是有可能发展的方向。
肖金成强调,雄安新区不能仅仅规划成美轮美奂的城市让后代人看,而是要通过这个载体和平台让河北的产业结构得到调整,让河北的经济社会得到快速发展。
“另外,除了要考虑这些机构,还有机构的人,这些人愿不愿意去,他的家属愿不愿意去,”肖金成对封面新闻记者表示,雄安新区未来应该通过完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来吸引人们,让他们不仅在这里工作也愿意在这里居住。他指出,把人留住是一个要逐步解决的问题,“一开始可能人在这里工作,回到北京去住,通过设施的完善,很多的家庭、很多的人可以转移到这里,人们愿意来这里生活,这需要一个过程。”
对于未来雄安新区发展的前景,肖金成表示乐观,他展望说,随着城市建设的推进,各种设施不断完善,在达到初步规模后,人才和各种产业要素会逐渐地聚集,经济不断繁荣,交通更加便捷,人们在雄安新区的生活将会感觉比北京更加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