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边的报刊亭不仅卖报纸,还“兼职”卖起了饮料、热狗、玉米等,超范围销售食品的同时,安全也难以保证。记者了解到,北京市东城、西城两区的352家报刊亭将全面禁售食品,目前两区正在开展报刊亭禁售食品专项整治行动。
作为城市街道一道曾经十分靓丽的文化风景线,城市街道报刊亭曾在带给市民便利购买报刊的同时,为传播知识文化、便利人们阅读、增加城市文化味,做出了有目共睹的贡献。
但无可否认的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阅读习惯的改变、报刊经营思维的偏离,城市报刊亭的经营逐渐发生了变化,甚至出现了严重的偏离,失去了报刊亭设立的根本初衷和原本作用。很多报刊亭,成了街头小日杂百货店。
报刊亭经营食品零售严重,在涉嫌超范围经营的同时,由于经营不专业,增加了报刊亭零售食品的安全隐患,对整个食品市场安全规范形成掣肘。更关键的是,城市街头报刊亭本来以零售报刊、传播文化为最初、最重要的目的和使命,现在看不到了。
也就是说,街头报刊亭卖食品是一种“不务正业”。现在,北京市东、西城食药监等有关方面禁止报刊亭销售食品,虽然直接原因是考虑报刊亭食品安全及整体食品安全环境构建,但无意间却为报刊亭有效去除食品经营等非文化经营,对城市街头报刊亭的文化回归,创造了条件,有一种潜在的利好。
问题是,报刊亭为什么要“不务正业”零售食品?根本上,这不能一味怪经营者唯利是图,报刊零售经营利微甚至无利可图的现象才是本质问题。
因此,要想根本上解决城市报刊亭文化味不足现象,甚至“不务正业”到搞食品零售的现象,促其有效回归报刊等文化经营,药监部门从食品安全角度禁止报刊亭销售食品,固然开启了报刊亭回归文化经营的很好一步,但如果有关方面止于就事论事,不能在此基础上和很好的契机下采取有效引导措施,这也并不意味着城市报刊亭就能更多地回归文化味。
这就要求,不管是报刊亭直接经营者、报刊亭经营文化公司,还是其他相关文化监督部门等,都须共同努力,采取更多综合得力措施,让街头报刊亭经营,不但有前途更有“钱途”,让经营者有利可图、乐意为之。否则,单纯的禁止街头报刊亭零售食品等,就食品安全来讲不可能取得彻底和长久的改变,而且就报刊亭应有的文化味回归看,也可能是镜中花、水中月,可望而不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