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底,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主任、中国市政工程协会会长、原建设部总工程师金德钧在接受采访时指出,2017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保持在8%左右,基础设施建设将继续成为稳定投资及稳增长的主要力量,整体规模预计约为16万亿元,市政工程建设行业在未来仍将保持较高的景气度。
7月26日,国家发改委印发通知,确定44个重大市政工程领域重点PPP项目,发改委将组织专家对重点PPP项目进行指导支持,打造PPP项目精品案例,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业内人士指出,从行业来看,市政工程类项目入库数量占比最多,由此可见水体治理、垃圾处理和地下管廊等公共事业行业市场前景广阔。
进入2017年,随着《全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及《关于加强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的指导意见》正式发布实施,市政公用设施建设也进入快车道。
金德钧指出,市政工程要和PPP模式紧密结合,以补齐资金不足的短板,鼓励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大力推行PPP模式,发动社会力量,推进市政工程建设工作,真正把《规划》落到实处。
2017年,很多省份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额均在千亿元之上,而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交通领域、“城市双修”(指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等建设项目投资,均占据重要地位。
金德钧认为,目前,国家已将城市生态修复工作提升至重要地位,“城市双修”工作势在必行,今后刚性需求仍然很大,特别是在城市地下管廊建设、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城市园林绿化、城市空间布局等方面的问题还比较多,亟须修补完善。
据初步测算,“城市双修”中仅生态修复与重构市场空间就将达到近3000亿元市场规模。金德钧认为,城市修补是城市发展理念的更新,也是一项长期的大规模的系统工程,城市修补,既要保护原有肌理,又要允许建设发生,新老巧妙结合成为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