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06日
星期四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城市垃圾处理需要全民参与
时间:2017-08-11 19:59:17  来源:城市化杂志  作者:江智超 

  江智超:慈济慈善基金会广东志工、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委员

  一座城市从规划到建设,以现代的专业和科技,只要政府的经费预算足够,硬件是很容易做到的。但城市文明必须由住在这里的市民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的人口往城市集中,而市民因工作的需要,来自不同的地区,不同的背景,居住在同一栋楼或同一社区,已属常态。居民每天各自忙碌工作,回家休息时间非常紧促,没有太多时间来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例如:自己买菜、做饭、洗衣、整理环境……很多的生活需求变成了依赖速食店、便利商店、超级市场……买外食及一次性的物品充斥,网络购物中的小件物品也要用一只纸箱来包装快递……大量的生活垃圾因此被制造出来了。

  据统计,目前我国人均每天垃圾产量为1.5公斤。比如一个500万人口的城市,一天要产生7500吨的垃圾。政府要动用载重5吨的清洁货车运载1500车次,最少要3000人次的清洁工人随车才能将所有垃圾送到焚化炉或掩埋场。然而问题并未解决,接着燃烧1吨的垃圾会制造300公斤的二氧化碳污染空气,挖地掩埋则这块土地就不能再种植农作物,水源也会被污染。随后大家出门都要带口罩,水源被污染了,食品含有重金属……大家开始觉得生活品质差了,生命没有保障,对政府不满意……这样的问题是谁造成的?原因很清楚,是住在这里的市民自己造成的。平常谁会想到,只要把用过的东西往垃圾桶一抛,基本已不关自己的事了!大家普遍认为,这是清洁工人,是环保局,是政府的事。这就是当今所有城市最大的问题,要如何解决呢?

676476a1f81a07401d22ff42bdec46ed.jpg

一群老年人正在做有印刷及无印刷的纸类裁剪

  在中国台湾,台北市是人口最多的城市,常住人口及流动人口约有400万。20年前也面临严重的垃圾问题。规划建设焚化炉的地点因民众抗议,无法落实,掩埋场因会污染水源,环境评估不通过等问题非常突出。后来市长马英九提出垃圾减量及垃圾不落地的呼吁,市环保局加大宣传家庭垃圾减量,并自动分类成可回收品、不可回收的垃圾和厨余等三类。而环保局规定民众必须把这三类垃圾装入向环保局购买(印刷有环保局回收垃圾袋字样)的塑料袋,按每公升0.45元台币为回收成本计价在塑料袋上面,塑料袋尺寸从5公升—120公升不等,民众必须付费才能使用这些塑料袋(环保局提供的回收袋比一般的价格贵5倍,本意是要市民付费丢垃圾,达到垃圾自动减量的意愿)。如果民众不使用环保局提供的回收袋,则环保局清洁回收车就会拒绝回收,而民众也必须在清洁车定时定点抵达所住的社区时,才可以把垃圾拿出来,排队交给清洁工人投入垃圾回收车,以此达到垃圾不落地的要求。这么多年以来,可以看到台北市民在社区巷口排队等待投递垃圾的特殊景象,整个城市垃圾减量达到显著的效果。

  后来,台湾地区所有的城市及乡镇也都和台北市一样,实施垃圾减量及垃圾分类的基本政策。目前,全台湾的每天人均垃圾产量是0.383公斤,比1996年全台每天人均1.13公斤有很大的进步。(按:台北市目前每天人均是0.276公斤,是全台垃圾减量做得最彻底的模范城市)

082b4d622ab9290dfbf917344f9de497.jpg

这四位老年人年纪都超过80岁,仍然在做电器拆解工作    

  环保慈济慈善基金会在台湾推动人人做环保,认为环保重在教育,重在认知,重在力行,所以慈济推出环保五化论:

  (一) 年轻化。环保教育要从幼儿教育开始,所以有经验的环保志愿工作者,会把环保理念及知识带进校园,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逐一宣导环保的理念。小孩子思想单纯,认为环保是好事,应该做,而且由自身做起。从此大家带环保杯,不喝瓶装水,不乱买零食,推动校园无烟计划……老师戒烟了,孩子把好的生活习惯带回家,父母也懂得如何做孩子的榜样,开始逐一养成好的环保习惯了。

  (二) 生活化。现代的城市人生活讲求便利、快速,因而衍生出速食外卖文化,所产生的一次性餐具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非常严重,所以我们要推动外出时自己携带环保碗、环保筷、环保杯(俗称三宝)。去商场购物时,自己带购物袋和保鲜盒。总而言之,要尽量减少使用塑料袋,外出时根据距离远近,尽量搭配步行、骑自行车和公交代步。这些刚开始会有些不方便,次数多了,人们就会习惯。

  (三) 知识化。如果地球表面气温上升1°C,会有多少冰山溶化?会有多少陆地沉入海平面?一公斤的猪肉要消耗6000公升水,1公斤牛肉要消耗15000公升水,1公斤的鸡肉要消耗4300公升水,相对1公斤苹果要消耗800公升水,1公斤的柑橘要消耗560公升水……我们了解了这些,是否可以考虑少一点肉食?

c674aca6b97a7ff98055fe7e22008724.jpg

84岁的许金莲正在做分类

  一个成年人,一天要吸入0.75公升的氧气,但要排出0.9公升的二氧化碳,而燃烧1公斤的汽油可产生2.4公升的二氧化碳,而1公升汽油只能让排量为2000CC的汽油行驶约10公里,换算下来燃烧1公升汽油能消耗掉一个成年人2.6天的呼吸用氧,那我们是不是可以多走路,少开车?

5181c97dc9de95ef8637b4ca97f33555.jpg

在回收站还可以捡拾到很多可以使用的衣服及日用品,清洗干净以后陈列在惜福屋,让民众可以自由带回使用

  (四) 家庭化。家庭是社会最小的团体,每个家庭成员都要自我要求节能减碳,对已经产生的垃圾也要自行先分成三类,配合政府的垃圾减量计划。每一个家庭把可以回收的垃圾分类出来了,这样资源被污染的机会就更小了,回收的效益就更大了。慈济创办人证严法师呼吁大家做环保要清净在源头,每个家庭主妇也可以先把牛奶瓶、酱油瓶先用少量的水清洗后再投入可回收塑料袋内。一个家庭环保做好了,可以推广到一个城市,形成全民运动。

  (五) 心灵化。很多的环保观念在于你愿不愿意去付出,这会牺牲自己一点点的方便,却可以造就大家更多的方便,也就是说,牺牲小我,完成大我。证严法师又说,我们除了要做好环境保护也要做好心灵的环保,心灵的环保就是把做好环保,利人利己的事当成一种使命,这也是一种人格的提升。

  关于环保五化有了观念上的认识,再来就是要推动环保做实五“R”:

  一, Refuse(拒绝使用)。例如拒绝使用一次性餐具,自己带环保碗筷,不喝瓶装水,自己带环保杯,不使用纸巾擦手,自己带手帕;五楼以下不坐电梯,自动走楼梯;不抽烟污染空气;不浪费食物等。

  二, Reduce(减少使用)。上市场买菜自己带环保袋,减少使用塑胶袋;出门尽量搭公共交通工具,减少自己开车;日用品减少重复购买。

  三, Reuse(重复使用)。纸袋、塑料袋保存下来重复使用;孩子长大了衣服不能穿了,洗干净可以送给别人的小孩穿;文件纸张尽量不单面使用,洗澡的水、洗衣服的水可以冲马桶等。

  四, Repair(修理后再使用)。家电和家具故障了,可以维修再使用;衣服旧了破了,可以修补后留作居家或做粗活时穿;长裤破了改成短裤,长袖改短袖;内衣裤破了,可以当抹布等。

83970025cae4719ccd4ce56f74e21c55.jpg

台北市内湖环保教育站入口

  五, Recycle(回收再利用)。所有物品百分之九十以上都可以回收再利用,还原后再制造物品,即使是厨余也可以拿来当作有机肥料。所有的塑料制品原料都来自石油,如果我们回收再利用,就可以减少石油的开采。所有的金属材料如可以回收再利用,就可以减少矿山的开采,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中国台湾共有6797个行政村(里),也有6000多个资源回收环保教育站。这些环保站都是慈济志工自发自立组成的,分布在台湾地区的每一个角落,大小不一,形状各异。场地是捐献的,搭建的材料可能是回收的。在这里,不分老幼都是志愿者。每天收集自家及民众已经做好粗分类的回收品,在环保站内再做细分类(按口诀:瓶瓶罐罐纸电1、3、5、7)分成:玻璃瓶、塑料瓶、铁罐、铝管、纸类、电器类、衣着类、五金类和其他类。当然每一类还要分得更细,例如一只塑料瓶还要分瓶盖是PP,瓶身是PET;外身彩印纸是PVC,纸类还要分纸箱纸有印刷、无印刷等。原则上分得越细,资源的利用越高,价值就越大。

  不可思议的是,这里的志愿者成员岁数大到70岁、80岁,甚至90几岁的都有,而他们每天都是带着健康快乐的心情来到环保站工作,不拿任何工资报酬。我们访问到一位70几岁的老太太,她看起来健康、风趣。我问:“老太太您多大年纪了?”她回答:“我不老,我人生才开始喔!”“那您来这里这么认真工作,又没拿工资,看起来那么开心,为什么?”,她回答:“为地球啊!学环保啊!环保可以救人类啊!所以我很开心喔!”“那您为何每天都可以来这里做环保?”她回答:“我儿子媳妇儿自己成家立业了,不需要我工作了,我以前帮人打工赚钱很辛苦。现在做环保,不必赚钱了,很幸福!”

  这就是大部分在那里为环保付出、做义工的老年人的心声。他们已经年老力衰,却自认可以用人生最后的阶段为环保付出感到无尚光荣。

  到了星期六和星期天,就有更多的年轻人带着小孩子一起来参与资源回收分类,老、中、青全部动员。大家都愿意为社区的资源回收分类付出一分力。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回收品最终是可以以比市场价格高一点的价格转卖给资源回收商,所得全数再捐给慈济慈善基金会作为慈善基金,进而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这是一个善的循环。所以他们有一句顺口溜是:垃圾变黄金,黄金变爱心,爱心化清流,清流绕全球。

  这样的环保教育站还肩负着社区环保教育功能。平常还有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机关团体组织来环保站参观体验,也有环保专业等人士用视频和这些学生们分享环保的专业知识,让大家了解环保的重要性,同时也可以当场体验资源回收分类不是那么困难,而是要亲自动手做。

  在台湾地区有这么多人响应环保节能减碳已经成为一种风气,环保五“R”已经是人人耳熟能详的基本常识。垃圾不落地,外出时产生的垃圾不随意丢弃,自己带回家处理……都已是市民应有的生活准则,所以,想要在台北市的街道上找一个垃圾桶还真不容易,街上墙角也没有被随意丢弃的垃圾,这才是我们需要的环保城市。

  中国大陆改革开放30多年了,我们已经从30年前“摸着石头过河”到成为世界经济强国,但垃圾处理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一大短板。

  我们能发展好经济,也能处理好环保。我们不应仍停留在继续喊口号上,而是要现在就开始行动。在中国大陆的每个城市、每一街道、每一个镇或村,同样可以由政府部门规划一个按人口比例的环保资源回收用地,由环保局出资建立环保站,并鼓励当地的志愿者带头结合有经验、有爱心的人士一起来推动,并且劝说每一个家庭开展垃圾粗分三类(可回收、不可回收、厨余)工作,再由城市环保回收车按分类收回,可回收部分交到资源回收站分类,在此过程中,初期可能面临没有志愿者的难题,但我们可以先雇用职工,再慢慢透过教育,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逐步地把环保理念推广开来,使其深入家庭、社区,深入人心。只要我们把环保这件事当做现代文明城市不可缺的一件事,我相信我们一定可以做好,甚至做到全世界最好。
最后,建议政府建章立制,达到垃圾减量的目的:

  1.学校教育按比例要有足够的环保教育课程及环保实践评分;

  2.所有餐饮业限制使用一次性餐具;

  3.所有商品不可有超出商品必要的包装;

  4.企业产生的废弃物不能直接丢弃,必需付费再交环保车回收;

  5.严格执行商家不提供免费塑料袋的规定;

  6.有条件的学校统一用巴士或公共交通工具接送学生,减少私家车出行;

  7.城市严格限行摩托车,减少燥音及空气污染;

  8.有实力和条件的城市尽早规划公共捷运或地铁,减少地面汽车运量及废弃排放;

  9.全面实施垃圾丢弃付费制度(比照中国台湾现行制度:民众产生的垃圾必须使用向环保局购买的环保垃圾塑料袋才能准予丢弃)。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