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网讯 “珠海是湾区和对外开放的首发阵容。”昨日在格力海岸举行的“珠海优才置业计划”座谈会上,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资深研究员李津逵表示,大湾区时代,珠海的定位应为湾区首发阵容和对外开放首发阵容,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涌现更多具备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携手政府吸引并留住人才,再加上高校和智库人才,很可能将珠海打造为创新中心。
2014年,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湾区经济”概念。在今年全国两会上,“粤港澳大湾区”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上升为国家战略,珠海作为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携港珠澳大桥地利之便,将在未来湾区建设中扮演重要角色。如今的粤港澳大湾区已经覆盖了11个城市:位于出海口位置的广州,大湾区西岸的珠海、中山、佛山、江门、肇庆,东岸的深圳、东莞、惠州,再加上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
在李津逵看来,与传统的珠三角定位不同,粤港澳大湾区不仅是加上了港澳,而且是从海洋的角度来看一个区域的使命和功能,体现中国从面向大陆、背向海洋走向面向海洋。他分析指出,以大陆角度看,珠江三角洲是河流入海口区域的经济区。而从海洋角度看,整个人类文明创新的中心是由一系列沿海港口城市前后接力发展至今——从古希腊的城邦,到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四个海洋共和国,然后到比利时的安特卫普、意大利的热那亚、荷兰的阿姆斯特丹、英国的伦敦、美国的纽约,再到今天全球四大湾区(太平洋东岸的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西岸的东京湾区和粤港澳大湾区),实际上是人类文明创新前沿不断地前行的轨迹。
李津逵认为,珠海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首发阵容,是个非常宜居的城市,但人才吸引力不及一河之隔的深圳,是因为珠海跳槽成本高,而缺少优秀的企业是对人才缺乏吸引力的根本因素。为此珠海应首先提升城市凝聚力,创新海洋产业、口岸经济,找准定位,在与城市群的协同发展中找到新机遇。
他说,莱茵模式强调企业发展应与社区发展一致,而今天的城市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谁能站在区域发展的高度,与政府一起创造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环境,谁就是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最好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