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叶檀:高利贷背后的暴力法则 砍头债的存在是种耻辱
时间:2017-03-29 10:49:30  来源:中财网   作者:叶檀 

    苏银霞案件再次印证高利贷在中国底层的暴力运作模式。

  我不赞成高利贷,但认为高利贷无法取缔,主张取缔所有年息在36%以上的“砍头债”,同时严打黑社会。我把超过36%以上年息的债务称为砍头债。

  第一,高利贷与黑社会天然匹配
  高利贷与暴力缔姻非常容易理解,这是高风险行业,有暴力保护才能获得高收益。去借高利贷尤其是民间利滚利的高利贷的,或是垂死挣扎之人,或是对过桥贷抱一线希望之人,他们在鬼门关前摇摇欲坠的桥上寻找一线生机。

  催高利贷就是把借贷者从桥上推下去的人,掉落下去的人或者家破人亡,或者妻离子散,心理已经接近崩溃,不是特别狠、特别无底线的人,根本从事不了催债这一行。

  经济下行、民间借贷链条崩溃,就会出现大量催债者,我以前听说过的恶行包括,多少钱一只手明码标价,绑架人家女儿做出伤天害理之事。在当地没有两把刷子,根本不可能长期从事高利贷,进行无底线催债。

  中国社会底线本来就低,乡村的低保还贪呢,何况高利贷里的真金白银。只要决策者对高利贷眼睁眼闭,民间就有各种高利贷催债队伍突破底线横行,那些半失业的、乡间耍横的牛二就此找到了出路,找到了组织,苏银霞事件将层出不穷,黑社会也将团队化、组织化。

  第二,目前彻底取缔高利贷是不现实的。

  就是政府取缔,也取缔不了,否则民间高利贷不会如此渊源流长。存在,是因为需要。

  我看到很多人把苏银霞事件归咎于银行不借贷,老实说,这件事怪天怪地也怪不到银行头上去。银行是锦上添花的,在防止坏帐的基础上获得收益,明明知道这个行业产能过剩,这家企业一无品牌二无技术三不属于保护行列,有银行继续放贷才怪。

  有人说那为什么那些煤炭企业明明产能过剩还能得到贷款,辉山乳业(港股0.42 +0.00%)能拖那么多银行下水,企业跟企业不一样,这是银行信贷最为人诟病的不公平之处。但煤炭企业得到贷款,不等于苏银霞可以得到贷款,银行这样做将错上加错。

  在这一次实业转型过程中,一些银行最糟糕的是过河拆桥。答应下一批贷款,条件是还了上一批贷款,哄得实体企业去找高利贷过桥,结果银行拿到钱就把桥拆了。你可以不贷,不能这么不地道。

  创业企业有点前景的可以找风投,国企可以找银行,上下不搭悬在半空的就是苏银霞这样的企业。

  高利贷古已有之,就是用来接上求告无门的人的资金链的,一般来说,高利贷或者是求告无门的企业,或者是那些永远改不了吃屎个性的滥赌狂嫖的人,这些企业这些人风险极高,高息就是用来弥补高风险。

  政府取缔,民间高利贷仍将盛行,这一块金融空缺只有性垃圾债等方式来填补。

  第三,坚决取缔36%以上的高息。

  这种利滚利的砍头息就是把人拖下深渊的罪魁,连过桥的好处都没有,就是砍人头,必须取缔,否则永无宁日。

  转引八大山债人的一段文字:互联网+金融+高利贷,基本玩法,1:9的杠杆,给那些p民10%的收益,放出去40%的利率(这简直不是高利贷,高利贷都是100%啊,山东高利贷案件中,利息是月息10%,利滚利,1年下来的利息是213.84%)。

  有人说,贩毒才能赚回来,只能说,童鞋,你太天真了,高利贷的毒比贩毒的毒性还大,看看美国经济学对贩毒的研究,那些初入圈的小白,报酬还不如普通工人,得是毒枭才行。不过,毒枭是放贷的,不是借钱的。

  现在银行最高的无风险收益率也就5%左右,最高法有规定两档是24%和36%,36%这条底线一定得守。既照顾了国情,又充分照顾了借贷方,砍头债的存在简直就是耻辱。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