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部分校园贷将大学生引入火坑,跟高利贷没区别
时间:2016-10-20 14:25:09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李一陵 

    21岁的大学生郑德幸从8楼跳下,留给父母的是无尽的痛苦和60多万元债务。从去年2月开始,郑德幸冒用或者借用同学身份信息进行网贷,生前他也曾希望用打工的方式还钱,但是对于一个在读大学生来说,60万元不啻于一个天文数字。

  年初,《大学生欠债百万跳楼》的新闻就将“校园贷”推至了风口浪尖。不久前,媒体曾集中曝光女大学生“裸贷”的问题。一些网贷平台上,女大学生被要求拍摄手持身份证的裸照作为贷款担保,如果逾期不还款,裸照则将被公布。不少女大学生因此陷入“裸贷风波”。而像郑德幸一样冒用或者借用他人名义网贷的案例更是层出不穷。据记者统计,仅半年来,被媒体曝光的“校园贷”案件就多达13起,涉及大学生人数500余人,涉案金额超千余万元。

  贷款消费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社会上贷款买房、买车变得稀松平常。大学生当然也有在经济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尝试超前消费的冲动,或者用于购买高价手机、相机等电子产品,或者支付其超支的生活费,或者用于交友、娱乐、旅游等。缺乏风险意识和理财能力,过度消费,无法克制自己的欲望,是导致大学生陷入“校园贷”风波的重要原因。因此,加强对在校大学生的理财教育、网贷风险教育,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在“校园贷”风波不断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

  但大学生频陷“校园贷”风波,关键还在于一些“校园贷”平台缺乏风险把控、生长野蛮。大学生也是人,也有消费的欲望,而一些“校园贷”平台则放大了人性的缺点,利用和释放了这种欲望。部分大学生因此失去理性,陷入透支陷阱和信用危机,最终背负无法承受之重。结果轻者家庭失和,被迫放弃学业、打工还债,重者违法犯罪甚至轻生。

  目前,各网贷平台针对大学生的贷款项目五花八门,从早前的“分期购物”不断升级,如今旅游、考驾照、摆地摊做生意、生活费都可以从网上借到钱。而为了扩大市场,有一些平台“主动放水”,根本不考虑学生的还款能力、还款来源。而且,这些网贷平台又设置了高额的利率和罚息。据了解,“校园贷”的一年息通常高达20%以上。在某平台,假如借5000元,借期一年,给投资人24%的年收益,支付平台11%的费用,总成本高达35%。而逾期不还的“违约金”“保证金”更是惊人,一些小公司甚至要收取贷款金额的7%~8%作为违约金。

  同时,由于各网贷平台之间的征信信息无法共享,使得“校园贷”平台处于“信息孤岛”。一些大学生在唯利是图的黑中介的诱导下通过不同的借贷平台进行贷款,甚至“拆东墙补西墙”,从另一家贷款平台借款还上一家平台的欠款。而由于缺乏严格规范的身份审核制度,冒用他人身份进行恶意贷款也不是什么难事。高利率、高罚息,利滚利之下,大学生本不算多的贷款本金“滚”成数十倍,甚至背负数十万元乃至上百万元的债务。

  “校园贷”之所以火爆,在于它把握住了市场需求,切中了大学生经济条件有限而又有高消费的欲望的痛点。而对于大学生来说,合理的信贷并不为过。小额、便捷,基于学业或者创业的“校园贷”对资金有限的大学生来说,是一项福利。如果加强监管,强化审核力度,规范运营,风险也是可控的。

  但一部分“校园贷”平台,为了扩大市场,追求利益最大化,过度刺激乃至利用大学生的高消费欲望,把大学生往火坑引的做法,跟地下非法高利贷没有本质的区别。只不过它们从线下走到了线上,披上了网络借贷的马甲而已。对于这样的“校园贷”必须进行精准打击。否则,它透支的不仅是大学生的信用和青春,也是校园贷乃至于整个网贷行业的未来。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